记忆按下停止键,ldquo爱人爸爸

北京青春痘医院治疗 http://m.39.net/pf/a_8740651.html

采访笔记:这对夫妻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人世间有一个男人如此真心相待,夫复何求?千年的缘分不过如此!

51岁的闫晓蕾,用少女般的娃娃音坦然地喊丈夫罗直:“爸爸——”这清脆的声音,出自一名中年妇女的口中,总能引起行人的侧目。

“哎!”而丈夫罗直憨憨的回答,更是让人感到惊奇。这一对中年夫妻身上发生了什么?妻子为什么称呼他为爸爸?

戛然而止,妻子的记忆“格式化”

八年时间,北京故宫、上海黄浦江畔、扬州瘦西湖……罗直牵着闫晓蕾的手,闫晓蕾带着她的宠物狗,他们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名胜古迹。

“爸爸,快过来,给我和汤姆拍张照片——”闫晓蕾抱着金毛狗狗招呼罗直。在旅游景点,经常因为闫晓蕾的一声“爸爸”,周围的游客齐刷刷地转头,把目光聚焦在他们身上!虽然这八年来罗直华发丛生,虽然闫晓蕾一脸懵懂天真,但无论怎么看,他们也不像父女啊!

他们是夫妻。

家住天津市的罗直和闫晓蕾,当年是一对让很多人羡慕的夫妻。罗直儒雅睿智,自己创业开了一家猎头公司;闫晓蕾漂亮干练,一级西餐厨师,为了帮助丈夫创业,婚后她辞去五星级酒店的工作,甘愿站在罗直身后,做他最坚强的后盾。儿子罗邦彦,年出生,聪明可爱。罗直一度把分公司开到了沈阳,就在他规划好了七个分公司开设地点,要把事业做到全国各地的时候,年5月底,闫晓蕾忽然病倒了。

那天,距离儿子罗邦彦小升初还有20天时间。罗直像往常一样在楼下擦拭着自己的座驾,闫晓蕾坐在马路边,突然觉得很难受:“我有点不舒服。”

罗直立即停止擦车,将妻子扶上车,医院,哪成想,医院,闫晓蕾就陷入到昏迷中。

闫晓蕾到底怎么了?当天晚上,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室里,罗直被医生的一纸病危通知书吓懵了:“怀疑中风,合并多种衰竭症,病危,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闫晓蕾静静地躺在急诊室里,无声无息。罗直不明白,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突然病危了呢?主任医生是罗直的同学,罗直不甘心地问:“你确定没有搞错么?”“高血压、高血脂、脑栓塞……”同学的话震得罗直的耳膜一鼓一鼓的疼。

第二天会诊结果出来:糖尿病、中风、偏瘫……

同学表情很沉重,告诉他:“丘脑主要控制语言、情绪、味觉和知觉,丘脑损伤很难恢复。晓蕾以后恐怕是帮不了你了,能自理就算幸运。”罗直瘫坐在椅子上,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同学拍了拍他肩膀:“我跟你说句实话,你以后可能会多一个‘女儿’……”那时,他并不清楚,多一个“女儿”意味着什么。

闫晓蕾持续昏迷,罗直一直守在病床前,他握着妻子的手,轻轻呼唤她的名字。那几天,“死亡”两个字变得如此真切,他怕自己一松手,与爱妻就是永别!这么多年,为了事业,他没日没夜地忙,出差、加班、开会,家里的事都是闫晓蕾操持。就连自己父亲癌症病重的最后两个月,也是妻子替他尽孝,给老人送终,而他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因为忙碌,他经常忘了吃饭忘了喝水,细心的闫晓蕾每天做好饭送到公司,看着他吃完。她会把水一杯一杯贴上标签,告诉他记得按时间间隔喝水,时间一到就会打来电话。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他的健康,却唯独没有想到她自己会倒下!

闫晓蕾昏迷不醒的三天三夜里,罗直没有离开过病房。他内疚着、思考着,事业和家庭究竟哪头儿更重要?

答案是,家庭!

三天后,闫晓蕾终于苏醒。罗直喜极而泣:“晓蕾,你醒了!”闫晓蕾一脸茫然地看着他,又看了一圈站在病床边的亲人,呆滞的眼神中透着胆怯。罗直从她含糊不清的语句里听明白了,她在问:“你们是谁?”罗直很惶恐,他把儿子拉过来问:“晓蕾,认识吗?我们的儿子,邦彦!”闫晓蕾的眼神亮了一下,点点头。“我呢?”罗直急切地问。闫晓蕾盯着他看了半天,还是摇摇头。

妻子失忆了?!

尽管罗直做了最坏的打算,但这个意外打击还是让他愣住了。如果把闫晓蕾的大脑比喻成一块硬盘,那么她的记忆似乎在三天三夜的昏迷中被“格式化”了。同时消失的,还有她的语言能力。曾几何时,闫晓蕾说起话来,风风火火,像是爆豆一样,而现在,她不会说话,无法表达。但是,她潜意识里知道罗直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她依赖他,只允许他靠近。医院探望,她吓得只往后躲。大家面对这种情景,只能叹息。闫晓蕾的世界里只剩下了罗直和儿子。

在罗直的手机里有一段录音,是晓蕾发病前三个月,他从北京坐飞机去沈阳出差途中给晓蕾打电话报平安,无意中录下的。

“到哪了?”

“上飞机了。”

“吃饭了吗?”

“买了两个汉堡。”

“喝水了吗?多喝水啊!到了给我打电话。”

当时他还调侃:“说话那么快,你慢点!”

他一遍遍播放着这段录音,这也许是冥冥中,上天留给他的礼物。夜深人静时,罗直眼泪肆意流淌。“还给我健康的妻子吧!我愿意用我的生命和事业去换!”他在心里在哀求。

如今的闫晓蕾像是穿越了,把丈夫罗直留在当下,她自己回到了童年。生一场病而已,晓蕾怎么就会变成这样?

不离不弃,穿越时空找回你

年7月,闫晓蕾出院了。罗直有点明白了同学那句“多一个女儿”的意思了。出院后,闫晓蕾要从学说话开始,一点点康复。他对妻子说:“不管多难,我都会陪你再一次长大!”

正值事业如日中天,所有的人都劝罗直,闫晓蕾已然这样,请护工精心照顾吧,没必要放下事业亲自陪伴,再影响了公司发展,得不偿失。

但罗直停止了设立分公司的决定,把公司交给副总管理,他全力以赴照顾妻子,不请护工,不请保姆,因为护工保姆只会做份内的工作,妻子需要情感的呼唤,需要眼神的交流,需要温暖的守候来帮她唤回失去的记忆。这件事,他要自己来做。

闫晓蕾开始认识字了,山石田土,水火木人,她一个字一个字辨认,并笨拙地在纸上写着。随着新的记忆不断植入,闫晓蕾和罗直的互动多起来,从他单方面引导,到两个人沟通交流,晓蕾大脑中原来支离破碎的记忆,有一些慢慢形成了轮廓。一些丢失的东西还是慢慢回来了。

年10月,罗直带着闫晓蕾和家人到外面吃饭。饭后步行回家,罗直看闫晓蕾像个小朋友一样,蹦蹦跳跳往前跑。他悄悄对家人说:“咱们先别走,看晓蕾找不到我们,能不能自己回家!”

大家也想看看闫晓蕾的康复情况,便停下来各自找地方藏了起来。跑在前面的闫晓蕾不见大家跟上来,就回头张望。当她发现罗直不见了的时候,神情一下呆滞了,她东张西望,脸上的恐慌让人心疼。

罗直赶紧跑过去:“闫晓蕾,我在这儿!”妻子看到他的一瞬间,紧绷的表情放松了下来,然后一脸委屈,冲着他张开双臂扑过来,紧紧抱住罗直:“爸爸——”这“哇”的一声,撕心裂肺,罗直感觉妻子抱自己的手都在打颤,他后悔了,轻轻拍着妻子的后背说:“对不起,晓蕾,对不起!”这一幕令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这一声“爸爸”,也让罗直有几分难为情。

或许在闫晓蕾的潜意识里,罗直对她的爱,有着父爱般的深沉,像一座山一样,可以让她依靠。那个肩膀让她感到踏实。于是,在焦急地寻找罗直时,终于看到,那一声“爸爸”就脱口而出!

为了帮闫晓蕾恢复记忆,罗直带着闫晓蕾开启了追溯记忆模式。

每个晚上,他都会抱出当年的旧影集,在温暖的灯光下,把一张张照片拿给妻子看。“有印象吗?这张是我们确定恋爱关系后第一张合影。”闫晓蕾摇摇头。“这张呢?这是我们儿子出生后第一张照片。”“也不记得了。”妻子眼神里,有些许的愧疚。他摸摸妻子的头发疼爱地说:“没事儿,我会帮你慢慢想!”

忙着创业的那些年月,罗直没有时间安静地陪闫晓蕾度过一个美好的黄昏。现在,他和妻子翻看着这些老照片,时光缓缓地回溯,和年轻时候的自己对视着,心里是那么感动。他看着闫晓蕾鬓边刚冒出的白发,感叹岁月流逝得太快;妻子也抬眼看他,眼睛清澈而单纯,他愈发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一定要让妻子康复!

当惯了“甩手掌柜”的“大老板”罗直,扎上围裙,开始变身厨房里的神厨,学做羹汤。43岁的妻子,表现得就如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等着他的珍馐美味。但糖尿病患者吃的饭菜要计算含糖量,不能超标。闫晓蕾喜欢吃肉、喜欢喝粥,不让吃会使性子。罗直像哄孩子一样耐心哄着她,用秤一点点秤出该吃的重量,严格控制各种营养配比。

罗直把闫晓蕾一天该干和不该干的事都写到纸上,贴到她能看到的每一个地方。“不许吃的零食:花生、瓜子、栗子……”“不能吃的水果:“桃子、芒果、哈密瓜……”“不要忘记吃药:餐前的药、餐后的药……”他的细心和耐心,把来看望闫晓蕾的弟媳妇感动得直落泪。

当年,闫晓蕾就是这样一杯水一杯水给他做好标签,提醒他喝水,如今,到了罗直一个纸条一个纸条提醒她的时候了。

一晃半年过去了,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商界精英罗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家庭妇男”。他公司的业务也直转急下,效益骤减。大家质疑他这么坚持值不值,罗直说:“值!如果生病的是我,晓蕾也会不离不弃地照顾我。”

因为闫晓蕾对儿子的照片记忆深刻,罗直就多找些儿子的照片来。年春天,罗直把儿子的所有照片都铺在书桌上,闫晓蕾突然指着一张儿子小时候的照片说:“我儿子,这个车我认识,是彦彦那辆车。”照片上,闫晓蕾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右边,儿子骑着小童车在左边,两个人看上去很温馨。那一瞬间,罗直激动而兴奋。既然她记着这个场景,那么何不情景再现,让妻子去体验一下当年的感觉。

还是那条街道,还是母子二人,还是骑着自行车,罗直为母子俩拍了合影,新老两张照片放在一起,闫晓蕾对比着,久久在记忆的脑海里搜寻着。

在他们恋爱时去过的公园,一起爬过的山,一起去过的旅游景点……同一种站姿,罗直和闫晓蕾拍下了新的照片,新旧照片放在一起,当年的记忆一点一点在闫晓蕾的记忆里开始还原。

闫晓蕾丢失了曾经的记忆,而罗直在忙碌的生活中,也无暇去回忆这些曾经。如果不是陪着妻子寻找记忆走这一遭,好多他们一起经历过的美好、甜蜜以及艰辛打拼的往事,也都沉淀进时光里,很难想起。而现在,这些记忆一一复活,让罗直也深有感触。妻子病成这样,我一定要把她唤醒,让她成为一个正常人!

爱人爸爸,她的两世都是我

罗直在家里照料闫晓蕾,闫晓蕾喊他爸爸,只要妻子高兴,就由着她去。年,随着闫晓蕾病情逐渐好转,她生活可以自理了,能一个人出去遛弯了,会做简单的家常饭了……罗直的一部分精力又回归到公司。

事业重新有了起色,他紧接着开拓了互联网和金融投资领域的生意。左手是妻子,右手是生意。在商场,难免有一些应酬的场合,罗直选择把闫晓蕾带在身边。生病后第一次跟着罗直去应酬的闫晓蕾,记忆里早已经没有了这种场面。人群里,她求救的眼神看着罗直:“爸爸——”

这声“爸爸”让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他们夫妻身上,有一瞬间,罗直脸上几乎挂不住。他不好意思地想制止闫晓蕾,但当他看到妻子惊惶失措的样子,忽然想起同学说的:“今后,你要接受多了个女儿这个现实。”现在,妻子需要他保护,他为什么要逃避呢?

“罗总,这位是您女儿?”有生意伙伴试探着问。罗直索性大大方方地说:“她是我的妻子闫晓蕾!”有知情的商业伙伴把罗直和闫晓蕾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完后,大家被他们的故事感动,无不敬佩罗直的为人。

从那以后,罗直坦荡起来,不管在哪里,只要闫晓蕾喊爸爸,他都答应,不再避讳别人异样的眼光。罗直的生意越做越好,他出差的时候,就带着妻子到处走走,让她开阔视野。在旅游景区,游客奇怪地看着这对年龄相仿的“父女”,投之以询问的目光。开始,罗直也做解释,后来,他习惯了爸爸这个身份了!

闫晓蕾很喜欢狗,罗直发现妻子看到别人家的宠物狗恋恋不舍,就给她领回一只泰迪犬。闫晓蕾开心不已,宠物不仅给她带来欢乐,也让她变得开朗起来。遛狗的时候,她会主动和人交流。后来,他们又养了金毛汤姆。每天傍晚遛狗的时候,罗直牵着妻子,妻子牵着汤姆,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偶尔,闫晓蕾会掉队,罗直在前面背着手走,他伸出一只手,妻子就会小跑跟上来,把手伸进罗直的手里,他紧紧握住,两人十指相扣。

“晓蕾健康的时候,我们倒不怎么牵手,这些年,牵着她的手,已经成了我的习惯。”罗直笑的很温暖。

在罗直的精心呵护下,闫晓蕾的“技能”不断升级,终于,年1月,她能开车去接上大学回家的儿子了。那天,罗邦彦放假回到天津,闫晓蕾驾车到机场接他,罗邦彦打电话给爸爸报喜:“爸,我妈能开车了,她到机场接我来了!”这报喜电话把罗直吓得不轻。他只好“遥控”指挥:“闫晓蕾,你慢点,不要超过40迈,听见没有?”闫晓蕾自豪地说:“爸爸,你就放心吧,我会开车,保证把儿子安全接到家!”

到年夏天,闫晓蕾除了之前的记忆没有全部找回来,声音一直是娃娃音外,已经和常人无异。罗直也会经常给自己放个假,抽出时间带着妻子到处去旅游。年底,一家人去杭州旅游的时候,罗直让母亲和弟弟坐飞机飞过去,他则自驾十几个小时开车到杭州,为的是给妻子带上汤姆。他知道,闫晓蕾把汤姆当成了家人,汤姆也给她带来很多温暖和乐趣。

旅游让闫晓蕾快乐。妻子的欢乐感染着罗直,这一场大病让他看透人生好多,妻子这场病,把她的人生分成了上半场和下半场。作为爱人,他参与了她的上半场,作为爸爸,他参与她的下半场。她和他是不幸的,但又何其幸运,让他们在相同的人生长度里,体验了两种不同的角色,付出和收获了两种不同的爱!

“她在,这个温暖的家就在。有人说陪伴是最长的爱,在这场劫难走出来,我更深切地理解了这一点。真情陪伴,这是花多少钱都换不来的……”年6月,采访时,罗直含泪告诉记者。

距离罗直家小区不远,就是美丽的海河。黄昏时分,罗直牵着闫晓蕾,闫晓蕾牵着那只金毛汤姆,依偎着罗直,他们走在海河边上,金色的夕晖,洒在他们的脸上,沉静而安详。闫晓蕾知道,那是她的丈夫,也是她的爸爸,她一生一世的爱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hy/39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