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80岁的刘大爷(化名)突发脑梗,
四肢无力,
意识不清!
幸亏及时就医,紧急救治!
医生提醒:
这种病冬春交替时多发,
要警惕!
老人早餐后突发疾病
刘大爷今年80岁了,前不久,他在吃早餐的时候,突然出现四肢无力的现象,同时伴有意识不清。随后,家人急忙将刘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那天早晨吃饭,我发现他突然坐在椅子上不动了,真的吓坏了,当时病情非常严重。”刘先生回忆起老父亲前段时间的遭遇,依然心有余悸。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吴桂英接诊刘大爷后,根据情况判断他是急性脑干梗死,需要马上溶栓治疗,并立即为他开通了绿色通道,迅速为老人做了静脉溶栓治疗。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救治,老人很快神志转清,四肢肌力也逐渐恢复。”吴桂英介绍,之后,又为刘大爷进行了康复治疗。目前,老人生活可以自理,能够下床行走,神志清醒,各项生命体征正常。
冬春交替时多发
吴桂英介绍,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我国,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这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脑卒中指多种原因导致脑血管受损,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或致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占脑卒中的75%—90%左右。
“脑卒中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冬春季节交替时,多发。”吴桂英说,其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由于北方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多盐多肉,导致包头成为脑梗塞高发地区之一。
学会早期识别
脑卒中发生后,越早进行急救,越能保护大脑功能,黄金治疗时间是发病后3.5—4.5小时,在此期间内救治能将危险降到最低。
“刘大爷之所以恢复的这么好,得益于家属及时发现及时送医,医生及时抢救。”吴桂英介绍,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高,不及时抢救的话,后果很严重。因此,学会早期识别脑卒中很有必要。
1、突然出现的单侧面部、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
2、突现言语不清、说话大舌头;
3、突然出现的单眼或双眼的视物不清或有黑朦双影;
4、突然出现的行走困难或失去平衡、眩晕;
5、突然出现的原因不明的眼皮耷拉,剧烈头痛,脖子发硬。
“脑梗塞的溶栓时间窗主要是指发病6小时以内,如果在4.5小时以内,可以给予静脉溶栓。对于脑梗塞的患者,溶栓治疗能够及时恢复脑血流,改善脑组织代谢,避免形成不可逆的坏死,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后遗症,降低死亡率。”吴桂英说。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千万不要犹豫,医院检查,只有抓住这个“黄金治疗时间”,才可能使脑损伤降到最低。
如何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心房颤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以及熬夜、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超重与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等都是危险因素。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卒中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在我接诊的患者中,最年轻的病人有二三十岁的。”吴桂英说。
“日常生活中,80%的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控制危险因素,治疗能导致卒中的疾病,调整生活方式可以帮助预防卒中。”
那么如何预防脑卒中?
合理膳食:食物多样,饮食清淡,粗细搭配,饮水要充足,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久坐、长期熬夜;超重、肥胖者要积极减重。
适当运动:可以进行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运动时要防止过度劳累、用力过猛。
保持心平气和:情绪紧张、焦虑、生气会使脂代谢紊乱。
避免压力过大:适当的压力产生动力,过度压力则会造成精神紧张甚至抑郁,不利于健康。
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血脂,将它们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能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延伸阅读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做颈部血管彩超,评估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发现问题早诊早治;房颤(心房颤动)或者有换瓣手术的患者须抗凝治疗;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人群,须按医嘱服药,定期监测指标,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目标水平,不要随便加减吃药的剂量。
受访专家
吴桂英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脑血管疾病、眩晕、帕金森氏病、痴呆等
每周三、周五上午、
目前+包头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