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就表明,脑卒中已超越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成为为我国第一位的致病死因。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数据(.9-.8)显示,我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年内复发率为16%,高危患者复发率达20%,因此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至关重要。在第1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汪银洲博士带来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
二级预防——血压的管理
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血压</90mmHg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Ⅱ级推荐,B级证据)。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后数天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0%)导致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Ⅱ级推荐,B级证据);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流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D级证据)。
4.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三方面的因素(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级预防—血脂的管理
1.对于非心源性卒中/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有证据表明,当LDL-C下降≥50%或LDL-C≤1.8mmol/L时,二级预防更为有效(Ⅱ级推荐,B级证据)。
2.对于LDL-C≥2.6mmol/L的非心源性卒中/TIA,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LDL-C<2.6mmol/L的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药物治疗(Ⅱ级推荐,C级证据)。
二级预防—血糖的管理
1.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复发或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提高对缺血性卒中/TIA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视(Ⅱ级推荐,B级证据)。
2.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发病后均应接受空腹血糖、HbA1C监测,无明确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在急性期后应常规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来筛查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Ⅱ级推荐,B级证据)。
3.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和(或)药物干预能减少缺血性卒中/TIA事件,推荐HbA1C治疗目标为<7%(Ⅰ级推荐,B级证据)。降糖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的安全性,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要警惕低血糖事件带来的危害(Ⅱ级推荐,B级证据)。
4.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在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应对患者的其它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管理(Ⅱ级推荐,B级证据)。
年伊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启动《福建省医疗“创双高”建设方案》,即在“十三五”期间,医院和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及临床重点专科工程。医院医院建设单位之一,老医院优势资源,负责建设福建省老年医学中心。老年医学任重道远,我们一直在努力!汪银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