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因一:气温低
寒冷,常会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从而增加心绞痛和心梗的发生概率。有研究表明,气温每下降10℃,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就会上升7%。
诱因二:血压波动大
冬季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室内外温度的较大差异等,都容易造成血压波动,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尤为明显。
诱因三:血胆固醇升高
高胆固醇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关系密切。天冷了,大家饮食上容易选择一些高热量的。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血胆固醇及血甘油三酯水平等,也会增加心脏病或卒中的发作风险。
诱因四:维生素D下降
不少临床研究表明,维生素D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功能,而在冬季时,人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会有所下降,进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诱因五:体力活动减少
对于很多人来说,天冷就等于死宅。大家会窝在家里不愿意出门活动,再加上气温低,血管收缩、血流缓慢,这些都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诱因六: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冬季,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上升,咳嗽、咳痰、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疼痛,乏力、发热、全身酸痛等。感染后,肺组织的氧交换能力降低,心脏负担增加,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等,心力衰竭也更容易出现。
??????知道了冬季心脑血管发生的诱因,
那么该怎么预防呢?
清晨醒后养神5分钟再起床运动
因为清晨人体血管的应变力比较差,突然起来活动呢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大家清晨醒来后先在床上躺一会儿,等“醒透”了以后再起床。可以避免心绞痛、中风的发作。
及时添加衣物
温度骤降会引起人体的强烈反应:会出现脸色、嘴唇发白发紫,也有可能导致血压的升高,所以大家还是要及时添加衣物,尤其是中老年人,秋衣秋裤,毛衣毛裤,该穿就得穿哦。
及时监控血压
高血压患者要加强血压的自我监控,要增加测量血压的次数,了解自己血压在一天里的变化。出现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和胸闷等不舒服时要及时就诊,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用量。
适度运动
适度的意思是,要动起来,但也不要动到心肺承受不了的地步。别总窝在沙发里各种瘫,做点家务活儿,也算是轻量级的活动。阳光好时,可以在户外多走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维生素D的吸收。
北京朝阳健康教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