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供障碍,造成脑组织缺血坏死,从而出现偏瘫、偏身麻、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人们常提到的“脑血栓”“脑梗儿”实际就是指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并不简单,根据病因、发病类型、脑组织坏死部位等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梗”、大动脉闭塞、小动脉闭塞、动脉-动脉栓塞、心源性栓塞、出血性梗死等等。20%的脑栓塞与房颤相关,但心源性栓塞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轻重不一,因此常容易被忽视。
何谓“心源性”,就是指堵塞脑血管的并不是血管内皮原位形成的血栓,而是心脏内部脱落的栓子堵塞血管,从而造成脑组织的坏死。那么心脏的栓子从何而来、怎样才能早发现早诊断,这就是我们临床工作目前遇到的问题。
对于房颤(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心房、左心耳通常是栓子的主要来源,及早准确检测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就尤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其对后续治疗手段的选择提供了线索与依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手段有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MSCT)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经胸超声心动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测心脏血流、结构及功能的检查,普及率高,对较大的、结构清楚的心脏血栓具有一定的检出率但总体检出率仍较低,目前仍应用于心脏疾病的筛查而不是心脏血栓栓子的筛查及检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检测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金标准”,能够直观的观察局部血液瘀滞或者血栓(尤其是微小血栓)的情况。但其半侵入性操作的特征(需经口咽部将超声探头深入食管内部)令许多轻症患者最终选择放弃,延误病情的同时也限制了此项检查的开展与普及。同时其高度依赖检查者的技术、经验以及对影像结果的精确解读,大大增加了其主观性。因此我们开始探索应用心脏多层螺旋CT(增强)来对高度怀疑心源性栓塞的患者进行筛查。我们欣喜的发现其检测血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不低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并且近来研究称其阴性预测值较高,能够有效地排除明确的充盈缺损,较大程度地避免半侵入性检查措施如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
▲上图为我科近期收治一名刘姓永久性房颤老年患者,10个月来反复发生两次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深部白质的急性脑梗死,高度怀疑心源性栓塞,完善心脏多层螺旋CT(增强),根据其结果快速判定其心源性栓塞的疾病性质,结合CHA2DS2-VASc评分给予相应治疗,及早有效的控制住患者病情,预后良好。
作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项目,心脏多层螺旋CT凭借其简便、无创、高效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CT技术及操作方法的飞速发展,相信其将与超声心动图技术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心源性栓子的检出率,帮助临床更好更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心源性脑栓塞!
更多精彩内容请哪里治白癜风好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