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巨擘书长风彩霞云散落南阳
霞落南阳,先生风采留神州。年12月15日,著名作家二月河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一代文学巨擘陨落。这位一生以如椽巨笔描画历史风云的作家,终于写完辉煌人生的最后一笔。
苦著“落霞”成就文学高峰
凡有井水处,皆诵二月河。二月河的突出成就是创作清代“帝王系列”历史小说,以史诗般的规模,打造了一座文学的高峰。他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十三卷计五百二十万字,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曾荣获河南省首届、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河南省改革十年优秀图书一等奖,湖北省优秀畅销书奖等。最近几年,又先后撰写、出版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并结集为《二月河语》《密云不语》《佛像前的沉吟》《禅心禅语》等。年,香港列出近代中国百名作家时,二月河名列其中。年,美国华人读者又把二月河列为“最受欢迎的中国作家”。
二月河从青少年时期就酷爱文史,其读书自学完全能够以艰苦卓绝来形容。不管是钻山洞施工,还是到塞外挖煤,在历经磨难的情况下,他从未放松对学习的努力追求。夜深之时,劳累了一天的战友们早鼾声如雷此起彼伏,他却偷偷地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小说。一本早年线装竖排的《聊斋志异》,他不仅看得熟透,还费心劳神手抄了一本,以在抄写中感悟其妙。正是这种博读群书,使他受益匪浅。
年二月河解甲归田,转业回到家乡南阳市委(今卧龙区委)宣传部工作,由此始走文学创作道路。二月河先是研究《红楼梦》,写了《史湘云是“禄蠹”吗?》等系列有独到见解的论文,引起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的重视,认为其撰作“想象丰富,用笔细腻,是小说笔法”,“可以浮一大白,用汉书下酒”。接连把他的论文刊登在《红楼梦学刊》上,并吸收为全国红学会会员,继尔又推荐为河南省最年轻的红学会理事,还邀请他参加了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就是该次会议,使二月河写作人生由此改变,他定下了撰写康熙皇帝和清帝系列的宏大目标。
凭着长期的积累和顽强的毅力,遵循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和“不求真有,但求会有”的原则,他从此投入康雍乾三代皇帝的创作。其卓苦笔耕在文坛“那是相当有名”。他至今习惯手写,数百万字全是一笔一划秃笔写就。没钱买空调电扇,他就在桌子下放个水桶,两条腿放进去,既清凉驱暑又可防止蚊虫叮咬。冬天冷得受不了,就狠劲搓搓手,或把开水倒在毛巾上,捂住手暖一暖。十年没睡安稳觉,白天照常上班,夜里写到凌晨三点钟,实在瞌睡熬夜不住,就猛抽几口烟,然后用火红的烟头照着手腕“吱吱”烫去,烫得一串激灵,以驱赶疲惫,清醒头脑,接着继续伏案写作,写完《康熙大帝》时,二月河过度疲劳,头发大块大块地脱落。就这样,他以1年1卷40多万字的速度投入创作,硬是把清康、雍、乾盛世既空前辉煌又行将没落的历史晚霞画卷,活色生香呈现在了世人面前。他“烟炙腕”“拼命创落霞”的故事,至今盛传不衰。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题材小说,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深远历史意义佳作的,可以说是寥若晨星。世人都说二月河《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部小说的问世,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历史小说创作,具有史诗般的规模。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尹志勇如是评价二月河作品:“在当代,二月河写的长篇历史小说至今是没人能超越的高峰,从艺术性、流传性的角度,没有什么人可以超越他”。
时至今日,“落霞三部曲”仍好评如潮,图书多次再版,台湾、香港等地已出版了帝王系列的中文繁体字版,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知道二月河。
作为盛名世界的作家,作为中原文化代表、河南作家领军人物,二月河的文化成就不仅仅局限于作品,更是为文学界的后辈和新生力量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南阳作家队伍不断强大、实力逐渐雄厚,南阳作家群已经成为南阳的文化形象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二月河对南阳款款深情,蕴爱丰厚,这些年来,他面对媒体采访,常坦率直言:“我爱南阳!南阳是我家,须臾不能离!”二月河先生在今年四月份因脑栓塞住院,病情一直不稳定。住院期间,家人一直陪同照顾,他在病重之前多次强调,一定要把他安葬在南阳。即使在病情危重时,二月河仍时时惦念着南阳的父老乡亲,并对南阳文学创作队伍的成长寄予厚望,特别是对文学新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