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病导致死亡人数已超过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而且,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也被这一疾病袭击。脑血管病成了危害健康的“头号杀手”。对此,专家表示,秋季昼夜温差大,是脑血管疾病高发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做好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在早防
专家认为:如果能在早期积极控制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完全可以降低。目前,普遍认为脑血管病的患病因素主要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遗传、肥胖和精神紧张等。但是我国脑血管病存在“三低”特征,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很多患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脑血管病,而发现症状时,则已经严重威胁生命。
专家支招:一个皮尺就能防心脑血管病
要想知道自己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有多高,及早预防,你只需要每月量一次腰围,如果男性腰围大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超过这一标准越多,你患脑血管病的几率越大。如果你的腰围超标了,就必须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把自己的腰围控制在理想范围。
饮食调理不可少
专家提醒人们:进入秋季,防治心脑血管病应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补充水分,多吃一些润肠生津的食物,如核桃、西红柿、梨、香蕉、大枣、莲子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物。
专家支招:每天吃1个玉米
现代医学认为,玉米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
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秋天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每天吃一个玉米对预防脑血管病很有帮助,但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消化不良。
重视发病先兆
秋季天气转凉,夏季扩张的血管遇冷收缩,造成周围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就会升高。而且,秋天温差变化大会造成血压不稳定,很容易诱发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发病快,但在发病前会出现一些早期信号。
如果了解这些信号,在生活中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会大大减少危害,甚至将疾病有效控制住。例如大多数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前都会出现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暂时性看不清、舌根发硬或说话不清,一侧肢体突然麻木、乏力、活动困难;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性格无法控制,智力减退,无原因的疲惫嗜睡等。
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早就医哦:
健康-3532313-
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