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疾病都有先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癌症有先兆,各种癌症都有前期征兆,中风也有先兆,但是如果防治不得法,则不但不会减轻还会加速疾病的到来。
比如,我们看中医书籍,都会说中风的先兆就是手足大拇指会先期出现麻木的现象,如果出现了还不小心注意,经过三到五年的发展,就会出现中风现象。
明代杨继洲著的《针灸大成?治症总要》讲到:“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上发痠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侯也。”
“足胫”就是胫骨,人们称作“迎面骨”,肝经在此经过,胫骨部位酸、重、麻等感觉预示着体内有肝风内动,肝阳上亢的情况,此时如果调理肝经就有可能避免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金针王乐亭》记述了北京已故著名针灸大师王乐亭关于中风前兆的经验:“如觉手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
这些都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总结,实际意义重大,每一名医生都有责任推而广之。
《灵枢?经脉》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我们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这句话就来自于此。
中风,危害人类健康之大病。故预知其前兆,作出积极预防和治疗甚有意义。
作为临床历练的中西医,只要不懒,这是个学习上的基本功,容易知道。但是患者永远多于医者,患者家属永远多于医者。因此对吾人同胞中非学医、业医者,颇有推广提醒之必要。
所谓中风前兆,即一过性脑缺血。而此先兆发生之病机有三:一、阴阳失调,肝阳化风,气血逆乱;二、血瘀导致气血不畅,脉络受阻,筋脉失养;三、痰瘀阻滞,诱发类似血瘀之后果。
阴阳失调,肝阳化风者,可因情志暴变,饮食异常,气候改变,猝发为病。此类患者,每见情怀郁闷,时觉心累而多怒者。
中风先兆属血瘀头痛者,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舌下脉络增粗,色青紫。其缺血中风先兆:见头痛脑胀,颈项紧张不舒,手足麻木,面部麻木,走路不稳,甚至一过性语言蹇涩,手足运动失灵,舌苔薄白,脉沉弦有力。
痰湿痰瘀阻络者:头昏脑胀,心烦,失眠健忘,反应迟钝,肢体麻木,行动困难。
以上人群,西医检查结果常可见血糖、血压、血脂等变高。这个要引起重视并注意调控。而所有患者,多见眩晕,一侧面部或肢体麻木,短暂无力,短暂说话不利索等共性表现。
从眉心到下巴尖划一条线,脸左右不对称者,亦不乏中风倾向。
平常舌头容易偏左或偏右者,也有类似倾向。这个平常要注意调治和预防。
如果脊柱侧弯,经过反复校正后,又恢复原状的,除了虚,还有一个可能,阴阳失衡,潜伏中风风险。
古人在论述中风先兆时,有很多精彩切实的描述。比如杨继洲夫子在《针灸大成》里说:“但未中风时,一两月前或三、四个月前,不时足胫重麻,良久方解,此将中风之候也”,近人王乐亭夫子总结:“如果大拇指及次指麻木不仁,或手足不用或肌肉蠕动者,三年内必有大风之至”。这个很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现在我们做个试验,看看心经的经脉是否畅通,请读者朋友左手呈敬礼状,在左上臂下方如果有松弛的肌肉,而且捏之有絮状的感觉、疼痛难当,即使还没有心慌气短、胸闷憋痛症状,但你的心脏已经开始供血不足了。
这块悬垂肌肉是因为气血不足,代谢产物长期堆积在此,而产生垃圾脂肪同时又进一步影响心经气血的运行。(图为心经易堵塞穴位)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句话真是太深刻了,口渴时再去掘井,要跟人动手时再去打造兵刃,的确是来不及的。国家大乱后去平变,虽然复归安定,也已元气大伤,治病也当在疾病尚未发作之时着手。
如果懂点脉学,春见秋脉,冬见夏脉,这一类跟正常生理脉相逆的脉象出现时,也是具有相当风险的。因此,也请注意。
愚见挂一,必有漏万。肤浅历验,聊供参考。或曰,只见讲中风先兆,又未见防治方略。此正予苦心所在也。中风乃大症、重症、危症、高致残症,还是交给职业医生来处理,比较客观务实。
在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日,请大家偶尔停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