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武,河南省夏邑县人,生于年,15岁时开始学中医,27岁在北京行医,在中医理论上有很深的造诣,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仲景学术思想的研究有独到见解,对冠心病、糖尿病、肾病、中风等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曾任中医院心血管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脑血栓后遗症验案一则
赵某某,男,61岁,干部,年11月10日初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史。
年发生脑血栓,治疗后右侧肢体仍欠灵活,两腿痿软,记忆力几乎丧失,呈痴呆状。语言謇涩,答非所问,胸闷不适,大便稀溏,日行2~3次,舌淡苔薄,脉左沉细,右沉弦。血压/mmHg,肌力3~4级,未引出病理性反射。
大便常规及便培养均阴性。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心劳损,脑血流图呈血管紧张度增高,血管弹性减退,右侧较明显。
辨证属肝肾虚损,脾阳不振,治以温中暖脾,补益肝肾法:制附片、甘草、黄芩各9g,生地、熟地、生姜、白术、四神丸(包煎)各12g,赤石脂18g,骨碎补24g,菟丝子30g。
服上方2个月,大便转稠,语言表达能力及记忆力有所恢复,眩晕减轻,两下肢活动较前有力,能扶杖步行百余米。血压稳定,维持在/80mmHg左右,心前区疼痛亦未复发。
仍宗前法,酌加续断、杜仲、细辛、桂枝等通阳强肾诸药。1个月后复查心电图、脑血流图,未见异常改变,活动情况及记忆力进一步改善。
按语:本例赵老诊断为中风肝肾虚损兼脾阳虚。肝肾不足者,赵老常以地黄饮子加减。但因该患者兼有长期腹泻病史,是脾失健运,中阳下陷。脾胃乃后天之本,若清浊失调,水谷精微不能敷布,则肝肾无助,势必日趋匮乏,虽服补益之剂,亦难为机体生化之用。因此考虑到脾阳不振的特点,以术附汤合四神丸温暖脾肾为主,佐以地黄、菟丝子等补肝肾,益精髓;而以黄芩之苦降,生姜之辛开,赤石脂之酸敛调理肠胃。用药巧妙,乃使中阳得健,脾胃因和,肝肾亦能禀承水谷精气,不仅诸恙见轻,连多年的高血压亦渐趋正常,可见治病必先“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才能药中病机,拨乱反正。
《浙江中医杂志》年2月号
朱邦贤、魏庆兴、张问渠整理
【本文选自《百家名医临证验案传真》,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亲,上品姜粉、姜膏、艾条、温灸服、道地药材?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