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医脑经针刺疗法简介
回医脑经针刺法是回医传统疗法之一,是我科贾孟辉主任依据回医“脑主总觉,司思维和运动”、“百脉发于脑、复会于脑”等脏腑经络和四液体质辩证理论,结合现代脑功能定位研究而开发出来的一种回族特色疗法。该法依据回医“四性”、“四液”的生理病理理论,辩证选取脑白液经、脑红液经、脑黄液经、脑黑液经在头部的循行路线,以毫针行强刺激手法,从而达到疏通脑经、平衡四液、调节脏腑、活血通络、防病治病的目的。
本法主要适应于脑系疾病及慢性病的防治,其与中医头皮针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医头皮针的理论依据以现代医学脑功能投影学为主,本法则以回医“脑主百脉”、“脑主全身”和四液质生理病理理论为依据;治疗上中医头皮针反射区较多,针刺范围较大,刺激力度较强,病人痛苦度高,临床耐受性差,而回医脑经针刺法主要以脑白液经、脑红液经、脑黄液经、脑黑液经四条脑部循行线为主,临证辩证选择脑经循行线较少(一或两处),针刺范围较小,刺激力度较弱,病人痛苦度低,临床耐受性好。两者相较回医脑经针刺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
回医脑经针刺法作为我科八种回医特色诊疗技术之一,已在我科开展运用多年,在防治脑系疾病和慢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本法尤其适宜于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失眠、抑郁、老年痴呆的早期治疗,对内科慢性疑难杂症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篇主要介绍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脑梗塞和失眠的诊疗方案。
回医经络流注次序
回医经络理论是在吸收中医传统经络理论基础上,结合回医独特的“四液体质“理论而形成的独具回医特色的经络理论。其和中医经络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脑经是统联十二经的主宰,所谓”脑统百脉“。而回医脑经又依据作用、统领脏腑和循行部位不一而分为回医脑经黑液经、白液经、黄液经、红液经四经。现将脑经的流注次序归纳如下图:
回医脑经在头部的循行
脑白液经:起于百会穴,止于头维穴
脑红液经:起于听宫穴,止于通天穴
脑黄液经:起于天用穴,止于天冲穴
脑黑液经:起于天鼎穴,止于脑户穴
回医脑经的功能
1.脑经的总功能:主司神经思维活动,主宰和调节生理生化运动、感觉和各脏腑的功能。
2.脑经分功能:
脑白液经:调整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吸收及运用,调整体液,防治热性、干性物质破坏体液;相当于中医的胃、任脉的功能;
脑红液经:调节全身脏器的能量、生理需求,调节生化运动中废物、污浊气体的排泄、缓解疲劳;相当于中医的膀胱、小肠的功能;
脑黄液经:调节身体的脂肪代谢及消化吸收、促进胃肠蠕动、振奋精神、增强体力;相当于中医的肝胆、三焦的功能;
脑黑液经:调节感知、记忆等思维活动,提供骨髓、软组织、筋脉等器官的营养输送,调节其他三条脑经的正常生理功能。相当于中医的肾、督脉的功能。
回医脑经针刺法的适应症
脑系疾病:脑梗塞、中风后遗症、痴呆、癫痫、帕金森病、失眠;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运动系统:四肢关节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胆囊炎等;
生殖系统:如阳痿、早泄、不孕不育;
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脑梗塞
回医药理论认为脑梗死的病机为秉性衰败、湿痰根源、瘀血根源、脑经上润所致。故治疗脑梗塞患者时我们选用脑红液经为基础穴线,根据临床上不同患者所表现的不同症状增加配穴,如行走不稳的加脑黑液经穴线;言语不利的加用脑黄液经穴线;湿痰较重的加用脑黄液经穴线。此患者右侧基底节区软化灶,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言语略含糊,曹丽翠主治医师在为患者施针,目前治疗2周,言语已较前明显好转,头晕基本消失。此患者以“头晕反复发作5年,加重伴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头颅MRI提示双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多发腔隙性梗塞灶,右侧侧脑室旁急性脑梗死,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付慧玲主治医师在为患者施针,现治疗1周,头晕明显改善,左侧肢体肌力已恢复至5-级。
回医脑经针刺法治疗失眠
回医药理论认为:脑系生命活动的中枢,统领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脑能主宰全身,则脏腑组织得其所主,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表现为生命力旺盛,睡眠良好。若大脑有病,则脏腑组织失其所主,功能紊乱,生命活动障碍而诸病蜂起,睡眠紊乱。脑白液经、黑液经在睡眠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我科治疗失眠主要选择上两条脑经。此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2年,起初恢复良好,能够行走,近1年情绪焦虑,睡眠极差,每天睡眠时间不足2小时,饮食差,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西医诊断为严重抑郁症,抗抑郁治疗无效。2周前入我科住院治疗,以回医脑经针刺法施治,现精神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延长至5小时左右,能够下地行走,食欲改善。
更多回医医疗保健知识,请天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