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心学首次发现房颤的急性冠脉综合患者预

本期作者简介

薛奇,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治及相关研究,主持省自然基金1项,卫生厅课题1项,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本期指导作者简介

赵嫣,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医院心内科。从事心血管疾病诊治和研究10余年,积极推动心力衰竭规范化诊治;主持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一项,已通过验收,并获得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发表SCI论文多篇;年赴日本大阪大学附属病院循环器内科临床研修2月;年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选拔医院心衰中心临床研修3月。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常伴发心房颤动。这些患者的房颤可能是既往就有的,也可能是首次发现。目前对于首次发现房颤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如何还不是特别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近期发表于欧洲心脏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旨在探索这个问题。

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丹麦全国性的注册数据库。研究纳入了-年期间因ACS住院且存活的患者,将患者分成三组:1、ACS发生前和ACS发作期间均无房颤的患者;2、ACS发作前有房颤病史的患者;3、ACS发生期间首次发现房颤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为脑卒中,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因出血事件住院、心梗住院。研究的筛选分组过程如图1所示。

结果:1、研究共入选了例患者,三组患者的人数依次为例、例和例。基线情况如表1所示。2、随访1年后,无房颤患者、有房颤病史患者和首次发现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9%、2.2%,和1.9%,相比于无房颤患者,有房颤病史患者和首次发现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升高。HR值分别为1.38和1.67。见图2。3、随访1年后,无房颤患者、有房颤病史患者和首次发现房颤患者全因死亡率分别为7.9%、21.8%和18.0%。相比于无房颤患者,有房颤病史患者和首次发现房颤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升高。HR值分别为1.38和1.67。见图3。4、随访1年后,无房颤患者、有房颤病史患者和首次发现房颤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9.0%、10.1%和9.3%。相比于无房颤患者,有房颤病史患者心梗发生风险降低,HR为0.9;首次发现房颤患者心梗发生无显著差异。见图4。5、随访1年后,无房颤患者、有房颤病史患者和首次发现房颤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6.9%和5.7%。相比于无房颤患者,有房颤病史患者和首次发现房颤患者出血风险升高。HR值分别为1.22和1.28。见图5。结论:首次发现房颤的ACS患者的卒中、死亡、出血风险均升高,且风险升高程度不次于甚至强于既往有房颤病史的ACS患者。之江心学评述:这项全国性观察性研究观查了ACS入院时首次发现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和其他不良结局的相关性。首先,本研究表明,在ACS患者中,与有AF病史的患者相比,首次检测到的AF与缺血性卒中、死亡率和出血的1年发病率的相关性至少一样强,甚至更高。其次,ACS出院后抗血栓治疗处方的类似实践模式在有房颤史和首次发现房颤的患者中发现,而50%的患者接受OAC治疗。本研究发现,与房颤病史相比,首次检测到的房颤与更高的卒中发生率相关,虽然统计差异并不显著。根据来自全国队列的现有数据,本研究首次描述了ACS出院后有房颤病史和首次发现房颤的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的类似增加。在确定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最合适的抗血栓治疗时,很难平衡出血风险和预防血栓形成。由于缺乏首次发现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的证据,这一挑战进一步加强。因此,抗血栓治疗对ACS和首次发现房颤患者的因果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并应设计和进行随机试验,检查抗血栓治疗和管理的效果。本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其次,没有关于关键临床参数的数据,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心房大小(有助于区分房颤发作)等。第三,出血不能根据国际血栓和止血学会的标准或心肌梗死溶栓出血标准进行分类;最后,本研究包括年至年住院的患者,虽然年房颤治疗方案的指南发生了巨大变化,但12个补充结果产生了与主要分析相似的发现。参考文献

JeppeKofoedPetersen,JawadHaiderButt,AdelinaYafasova,etal.Incidenceofischaemicstrokeandmortalityinpatientswithacutecoronarysyndromeandfirst-timedetectedatrialfibrillation:anationwidestudy,EuropeanHeartJournal,Volume42,Issue44,21November,Pages–,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hf/39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