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嘣”的一声,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但是当我们的大脑中出现“嘣”的一声,可能就预示着一种致死致残的疾病来临了。有一位刘先生就是这种情况,在听见大脑出现“嘣”的一声爆炸声后,就倒地不醒,发生昏迷,右侧偏瘫!究竟这个可怕的致死致残的疾病是什么?
案例
上面说的刘先生是一位老年患者,当徐主任接诊他时,他已经昏迷不醒了。询问家属才知道,刘先生刚回到家,正蹲在地上干一件事,一起身说脑子里听见了“嘣”的一声,然后就倒下了,医院检查后,右侧已经偏瘫了。当时的CT显示,刘先生的颞叶有大片圆状高密度的影,也就是发生脑出血了。
徐主任介绍,像刘先生这样突发大面积脑出血,并且已经昏迷,预后可能非常差。如果生命体征保持稳定,但仍然无法苏醒,之后可能发展为植物状态。
今天这个案例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刘先生经过手术去除血瘤,仍然没有苏醒过来,也可能再也不会醒来,让人十分悲痛。
脑出血如此凶险,生活中哪些蛛丝马迹是它来临前的信号呢?
哪些人容易得脑出血?根据临床观察,具有脑出血发病基础和诱因的人容易得脑出血。
动脉硬化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管壁会逐渐硬化(老化),因此年龄的增长,是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也就是说,人到中年以后,脑出血的发病机会就会相应地增多。
高血压患者 分析临床资料发现,高血压是脑出血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和波动越大者的脑出血发病机会越多。
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者 现已查明,这些代谢性疾病均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因果关系。故此类患者也易得脑出血。
有脑出血家族史者 其脑出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脑出血家族史者。
存在其他病因者 如体重过重、严重嗜烟酒、进食过咸、性情急躁、睡眠中严重打鼾者的脑出血发病率也有相应的增高。
注意,上述人群只是相对容易得脑出血,而绝非一定会得脑出血,是否发病与其个体差异和医疗保健措施是否到位关系甚大。
脑出血的常见部位从侧面看大脑的结构可以发现:脑组织往上第一层是软膜,再往上是蛛网膜,最上面贴着骨头的膜是硬膜。大脑中不同部位出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
△脑组织内出血:最多见,发生时会有颅内扩张的感觉。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凶险,发生时会有炸裂感的疼痛。
△硬膜下出血:最容易被漏诊,发生时症状会相对较轻,可能只有记忆力下降,行动迟缓等症状,以至于延误病情引起严重后果,这种脑出血一般是因为一次脑部外伤而发生的。
脑出血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一旦出现头部不适一定要提高警惕。
脑出血的症状:头疼、感觉头颅内在扩张、感觉头颅内有爆炸声等。
脑梗和脑出血哪一个更可怕?
脑血管病包括两大类型:脑出血和脑梗塞。在临床上,脑出血大多是因为动脉破裂,在压力的作用下,出血量一般较大;而脑梗塞有时还会有侧支循环帮忙供血。所以一般脑出血比脑梗塞损伤更严重。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脑出血呢?脑出血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易被忽视的脑出血原因脑出血原因1:血管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变薄,在血管壁上就容易形成小动脉瘤,小动脉瘤一旦变大破裂,就会造成脑出血。
脑出血原因2:血小板减少除了老年人因为血管变薄,容易出现脑出血以外,还有一类人群也存在脑出血的风险,而且这类人群的身体上会有一些特点。
案例
耿叔叔,69岁,他没有出现脑出血,但是却已经出现了全身多处脏器出血,表现为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不止、尿血、便血等等,医院曾经给他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在生死一线的时候,他遇到了张主任。追查耿叔叔的出血原因,竟然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当时他的血小板检查出来只有20(正常范围:-×/L),医生给他开过激素,但是他因为害怕激素的副作用,并没有按时服药,最后血小板降到只有5!医院治疗,但是医生给他打完升血小板的针,他却出现了不良反应,高烧39度持续了5天,血小板不但没升反而降到1。幸亏在张主任的治疗下,血小板慢慢升上来,恢复到正常范围,把他从生死一线上拉了回来。血小板是血细胞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如果它过低,极易造成全身出血。
因此身上这几个部位出血一定要警惕:牙龈出血、鼻腔出血、身体出现瘀斑。如果自己并没有磕碰到,但这几个信号却同时出现,并且症状比较严重,就需要引起重视,医院排除脑出血。
脑出血原因3:凝血功能差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可能引起脑出血,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变差,也会导致脑出血。
总的来说,引起出血有三大要素: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这三者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脑出血的发生。专家告诉我们通过血常规、凝血检查就能发现出血危机。
从血常规报告中看出血危机血常规是体检项目中最基本的检查,从血常规发现出血危机主要看三个关键数据: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如果这三个数据远远低于正常范围,就要当心了。
除了血常规以外,还有一种凝血检查,它更复杂一些,是在血常规发现有自发性出血后,才会做的附加检查。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