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打卡17指南篇中国急性缺血性脑

北京皮肤科主治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持之以恒,方得始终。今天是我们一起学习的第17天。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导规范(二)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一、评估和诊断诊断流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应包括如下5个步骤:第一步,是否为脑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第二步,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第三步,卒中严重程度?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第四步,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是否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第五步,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和血管病变等资料进行病因分型(多采用TOAST分型)。推荐意见:(1)按上述诊断流程处理疑似脑卒中患者(Ⅰ级推荐,C级证据)。(2)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行头颅平扫CT或MRI(T1/T2/DWI)检查(Ⅰ级推荐,C级证据)。(3)应进行必要的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Ⅰ级推荐,C级证据),尽量缩短检查所需时间(Ⅰ级推荐,C级证据)。(4)应行心电图检查(Ⅰ级推荐,C级证据),有条件时应持续心电监测(Ⅱ级推荐,C级证据)。(5)运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病情程度(Ⅱ级推荐,C级证据)。(6)在不影响溶栓或取栓的情况下,应行血管病变检查(Ⅱ级推荐,C级证据);必要时根据起病时间及临床特征行多模影像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血管内取栓(Ⅱ级推荐,A级证据)。二、一般处理(一)呼吸与吸氧推荐意见:(1)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2)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二)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推荐意见:(1)脑梗死后24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2)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三)体温控制推荐意见:(1)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如存在感染应给予抗感染治疗。(2)对体温38℃的患者应给予退热措施。(四)血压控制推荐意见:(1)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至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可选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静脉药物,建议使用微量输液泵给予降血压药,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2)准备溶栓及桥接血管内取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对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的患者血压管理可参照该标准,根据血管开通情况控制术后血压水平,避免过度灌注或低灌注,具体目标有待进一步研究。(3)卒中后病情稳定,若血压持续≥/90mmHg,无禁忌证,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4)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五)血糖推荐意见:(1)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应加强血糖监测,可将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在7.8~10mmol/L。(2)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hf/39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