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对自身健康的重视,重视定期体检的人越来越多,而不少中老年人在做过头颅CT或者磁共振检查后,会发现检查报告上出现:xx位置腔隙性脑梗死。
一看到“脑梗死”这三个字就慌了,整日寝食难安,担惊受怕。那这“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梗死”真的一样吗?
1什么是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也被称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病”,是脑梗死里症状较轻的一种类型,约占脑梗死的20%-30%。
腔梗是指大脑半球或者是大脑深部的小穿通动脉的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的小的梗死灶。梗死面积较小,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mm,其中以2-4mm者最为多见。
很大部分腔梗人群没有任何症状,部分人会有轻微的头晕、头痛、四肢无力、记忆力减退、行动迟缓等症状。
因不适症状并不明显,所以一般只有在影像学检查时才会发现异常。
而且腔梗的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数周治疗后就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不必过于担心。
2腔梗≠脑梗,危害小,就能忽视?
虽然腔梗的杀伤力并没有脑梗的威力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置之不理。
腔梗的出现提示脑血管已经产生了病变,而且腔梗易复发,每年的复发率为4%-11%!
这是由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持续存在,可能继续造成微小血管病变,引起其他微小血管再次闭塞,进而促使相应供血区域缺血坏死,导致局部脑组织的功能障碍,出现其他脑部症状,如智力衰退甚至是血管性痴呆等严重情况!
腔梗的症状表现比较单一,若感觉丧失、偏瘫、走路摇晃、手脚不听使唤、口齿不清等现象突然发生,医院进行脑部检查。
3全面控制危险因素
不管腔梗是有症状还是无症状,都要积极控制好危险因子,避免病灶面积的进一步扩大。
1控制血压高血压不仅会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与功能的失调,还会使全身细小的动脉发生硬化。
血压越高,发生脑出血、脑梗塞的几率就越大。据了解,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几率是正常人的4-7倍,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是防止发生脑部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检测血压,并且坚持服用降压药;日常生活中控制好吃盐量,每人每日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柿叶干菊饮
干柿叶20克,干菊花5克,冲入沸水,闷10分钟,倒出汁液,稍凉后加点蜂蜜代茶饮。
有利于清脑降压,平安息风。
2控制血糖由于血糖升高,红细胞膜和血红蛋白糖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及损伤,而血管内皮细胞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第一道防线”;
另外,血糖高还会导致血小板功能亢进和凝血异常的情况,促进了血栓的形成。
建议适当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胡萝卜、芹菜、燕麦、柑橘等,能延缓肠道吸收糖分。
甜叶菊茶
3-9克的甜叶菊可以单用开水冲泡,也可配少量玉米须、绞股蓝等同用。
糖尿病患者泡甜菊茶可以生津止渴,利尿降压,减脂益气。
3控制血脂血脂过高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高,易在血液中形成脂肪斑或纤维斑块,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管壁硬化,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中老年人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血脂的检查,以便早发现问题,早进行干预治疗;饮食要少油低脂,并多运动。
降脂茶
山楂、菊花、陈皮各10克,决明子30克,沸水冲泡半小时左右饮用。
山楂消食导滞、决明子降脂消食、菊花清肝降压,配合饮用能润肠通便、降压降脂。
注意:此茶最好在饭后饮用,脾胃虚弱或有消化性溃疡的人不适合饮用。
4控制血液粘稠度很多人会把血脂和血粘稠混为一谈,但其实二者并不相同,脂质高会引起血稠,但血稠并不一定就是血脂高。
血粘稠在临床上叫血流变性,血粘稠度主要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数量有关。血液过度粘稠,使血液流动缓慢,微循环血流不顺畅,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及时补充水分,建议起床后、三餐前1小时、睡前1小时都喝一杯水;适当多吃能辅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食物,如黑木耳、洋葱、纳豆等。
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其还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使患者出现脑卒中的概率成倍增加。
研究证实,补充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叶酸能有效降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动物的肝脏、瘦肉、牛奶、鸡蛋等含有的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都较丰富;菠菜、西红柿、柑橘类水果中都有较多的叶酸,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补充。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