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名“脑血管意外”,是一组突然起病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厥、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为主要特征。脑卒中可大体分为两类,即缺血性脑卒中,以脑梗死为代表;出血性脑卒中,以脑出血为多见。
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可干预的危险因素:是脑卒中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的目标。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TIA、吸烟、酗酒、肥胖、体力活动减少、情绪应激等。其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血管病发生最重要的环节。
2)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
三、脑卒中要如何预防?
一级预防: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疾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生的目的。如防止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
二级预防:主要目的是预防或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减轻残疾程度主要针对已经发生过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者,早诊断、早治疗,预防完全性脑卒中的发生,这在中、青年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常用抗血小板聚集药。
三级预防:在脑卒中发病后积极治疗,尽量将神经功能损伤降至最低,并防治并发症,减少致残发生,预防复发。
北京语言大学社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