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饮食为先

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大敌。其发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饮食是基础。

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它们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大敌,已引起大众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些疾病的发生是多因多果,但饮食是最重要的,因为代谢性疾病是属于“吃出来的病”。下面仅从饮食角度分别加以介绍。由于心脑血管疾病有共同的病理变化基础,合并在一起讲述。

心脑血管疾病与饮食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吃动物性脂肪多的人血中胆固醇较高,冠心病发病率也较高,三者成相关关系。可见,冠心病患者与脂类代谢有密切的关系。下面仅就冠心病患者饮食方面的要求,简介如下。

01

少食动物脂肪,并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

我们说植物油比动物油营养价值高,其主要标准是由于它含有的“必需脂肪酸”较多。如玉米油已作为降血胆固醇的药用油,它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亦可作为食用油。芝麻油又称香油,是人们喜欢的油类调味品,富含亚油酸、棕榈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防心血管疾病;含有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含有卵磷脂,具有润肤祛斑效果。

02

少食含胆固醇多的食物,并选一些可降低血胆固醇的食物

胆固醇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大多数肉类每g中约含mg左右胆固醇,瘦肉比肥肉要少些。植物中不含胆固醇,而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蘑菇、黑木耳、杏仁、芹菜和大葱等,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山楂水代茶饮,不仅能降低血胆固醇,还有降血压作用。豆类食品中含有的豆固醇,它本身不被吸收,又可阻止胆固醇在小肠内吸收,因此多吃些豆类食物实为有益。降胆固醇的谷物还有玉米、燕麦、荞麦等。

03

控制饮食,限制体重,特别对于体胖者尤应注意

控制饮食就是要适当的限制饭量(主要是糖,即碳水化合物)。人们在普通膳食中,每天平均吃进0.5g的胆固醇,如吃糖过多又很少活动,每天可自身合成2g的胆固醇,叫作内源性胆固醇。由此可见,限制饮食量比单纯限制胆固醇还要重要。肥胖易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血胆固醇增高等病症,更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要注意适当的锻炼和劳动,以防止肥胖。

04

少食盐

食盐与高血压有密切的关系。如日本一个岛上的渔民,每日食盐量20~35g,其高血压发病率可达40%,因纽特人每日吃盐量为4g,很少发现高血压患者。我国人一般每日食盐量为8~15g,建议每日食盐吃入量以6g为宜。

05

少食甜

即少食纯糖调味剂。食入高糖的甜食,易使人肥胖,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特别是晚餐多食用糖,可使血脂升高,导致动脉硬化。作为调味纯糖,每日应低于50g,日本规定每日为20g。

06

限酒

冠心病患者原则上应禁酒,尤其不应饮烈性白酒。大量饮酒能够促进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使血胆固醇升高,易招致动脉粥样硬化加重。但少量饮酒,可促使胆固醇分解,又可使血小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所以对酒并非绝对禁止,易少饮为宜。白酒25~50ml、葡萄酒50~ml、啤酒~ml为宜,但也要因人而异。

07

晚饭宜吃清淡饮食

高胆固醇饮食的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与吃饭的时间也有关系。如晚饭吃些厚味晚餐而立即睡觉,由于血液循环变慢,夜间血液中经常保持着高脂肪含量,促使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加,易造成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冠心病患者晚餐宜吃清淡饮食。

——李恩《教您远离疾病享受健康人生》

李恩教授简介:

李恩,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医学系。曾先后任河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主任、教授、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中西医结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负责人,省管优秀专家、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协“三大”、“五大”代表、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

曾受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中医学中药学科评审组成员,卫生部视听教材高等医学教育中医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10多种杂志的编委或顾问。

60年来,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肾—骨—髓—血—脑”一体论中医肾本质基础与临床研究。并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探讨,主编、编写专著和科普等书目41种,余万字;热心于科学普及工作,曾获“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

赞赏

长按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hf/3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