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康复治疗

脑瘫

锁定

先天性脑瘫即先天性脑性瘫痪,指由于出生前、出生时、婴儿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及惊厥发作、行为异常、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是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

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一生。

脑瘫患儿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如果超过五岁,治疗效果就不太好了。有几种通俗易学且又有可靠效果的方法可以用来观察并判断孩子有无小儿脑瘫的征兆:

1、睡眠时间过长或不睡觉。

2、哭时没有声音或哭声低沉、发直。

3、吞咽不好。

4、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

5、撒尿时把不开双腿。

6、三个月还不能抬头,六个月还不能翻身,八个月还不会坐。

7、眼神与父母没有交流,并且经常惊厥。

十大症状

脑瘫的症状有运动障碍、姿势障碍、语言障碍、视听觉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牙齿发育障碍、口面功能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癫痫等。

运动障碍:脑瘫儿童得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出现尖足(脚后跟不着地)剪刀布(双腿走路有交叉),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姿势障碍: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智力障碍: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语言障碍:大多数的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

视、听觉障碍:不少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牙齿发育障碍: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

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情绪和行为障碍: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异常行为表现为

1)强迫行为:自己强制自己作某一动作。

2)自伤行为:自己打自己或用头不停地撞墙。

3)侵袭行为:殴打他人,但较少见。

癫痫:约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的发生率尤其突出。

脑瘫危害

1、运动功能障碍: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如3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等。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等。

3、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4。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等症状。

5、视听觉障碍: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

6、牙齿发育障碍:牙齿质地疏松、易折,口面功能障碍,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等。

7、心里障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智力正常的孩子,很难容入同龄人的世界,严重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这也是导致很多脑瘫患者不原意出门的重要原因。

早期诊断

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有些脑损伤较轻微,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在婴儿后半期(6-12个月)。

早期症状

(1)新生儿或3月婴儿易惊、啼哭不止、厌乳和睡眠困难。

(2)早期喂养、进食咀嚼、饮水、吞咽困难,以及有流涎、呼吸障碍。

(3)感觉阈值低表现为对噪声或体位改变易惊,拥抱反射增强伴哭闹。

(4)生后不久的正常婴儿,因踏步反射影响,当直立时可见两脚交互迈步动作。3月龄时虽然可一度消退,但到了3个月仍无站立表示或迈步者,既要怀疑小儿脑瘫。

(5)过“百天”的婴儿尚不能抬头,4—5月挺腰时头仍摇摆不定。

(6)握拳:一般生后3月内婴儿可握拳不张开,如4个月仍有拇指内收,手不张开应怀疑小儿脑瘫。

(7)正常婴儿应在3—5月时看见物体会伸手抓,若5月后还不能者疑为小儿脑瘫。

(8)一般生后4—6周会笑,以后认人。痉挛型小儿脑瘫患儿表情淡漠,手足徐动型常呈愁眉苦脸的样子。

(9)肌肉松软不能翻身,动作徐缓。触摸小儿大腿内侧,或让小儿脚着床或上下跳动时,出现下肢伸展交叉。

(10)僵硬,尤其在穿衣时,上肢难穿进袖口;换尿布清洗时,大腿不易外展;擦手掌时,以及洗澡时出现四肢僵硬。婴儿不喜欢洗澡时常见的表现。

(11)过早发育:小儿脑瘫患儿可出现过早翻身,但是一种突然的反射性翻身,全身翻身如滚木样,而不是有意识的节段性翻身。痉挛性双瘫的婴儿,坐稳前可出现双下肢僵硬,像芭蕾舞演员那样的足尖站立。

临床表现脑瘫旧纹状体损伤

1.肌张力增高呈强直性(铅管样或齿轮样),所有肌组织为均等性肌张力增高,面肌肌张力增高,表情呈呆滞,少有瞬目。语言肌肌张力增高,呈言语不清,声音小。颈肌肌张力增高,头前屈脊柱前伸。四肢肌张力增高,肩月胛上提,上臂内收,肘、腕与膝部均屈曲,手指内收,拇指对掌,躯干前倾等,所以患儿动作减少,活动困难。

2.静止性震颤其特点为身体固定某种姿势时震颤明显,随意运动暂时被抑制,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表现在手部呈点钞样或搓丸样动作。

脑瘫新纹状体损伤

脑瘫脑损伤的症状1:手足徐动肌张力忽高忽低,变化无常,肌张力在痉挛时增强、肌松弛时降低,为间歇性、缓慢的、不规则的手足扭转运动。

脑瘫脑损伤的症状2:舞蹈动作颜面或肢体的近端突然出现迅速即变的无节律的多动称之为舞蹈,如眨眼、皱眉、吮唇、伸舌、做鬼脸、肢体舞动等,影响语言、发音吞咽动作及手的功能。

脑瘫脑损伤的症状3:扭转痉挛躯干徐动、行走时躯干扭转或呈螺旋形运动。

脑瘫脑损伤的症状4:肌阵挛发生在个别肌肉或肌群的短暂快速、大小不一、不规则的收缩,轻者不妨碍关节运动,严重时肢体阵挛。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那间医院好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hf/30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