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品种联盟将于2月24日-25日在广州举办以“新医改背景下的医药大数据与中药大品种培育”为主题的第2期沙龙,以期为大品种联盟成员及行业带来新策略与新思考,详细信息请查看平台功能栏中的通知,报名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
⊙作者:柳梦婷⊙编辑:小余
[本文为中药大品种联盟(BBTCML)原创文章,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联系编辑部]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药新药设计课题组在JournalofEthnopharmacology发表论文MetabolomicsstudyontheeffectsofBuchangNaoxintongcapsulesfortreatingcerebralischemiainratsusingUPLC-Q/TOF-MS。
脑心通胶囊源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补阳还五汤,课题组前期对脑心通胶囊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以及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WangS.S.JPBA;ZhangF.B.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XuH.Y.MolBiosyst.)。在此基础上,采用代谢组学研究方法,针对脑心通胶囊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机制进行研究。实验中采用UPLC-Q/TOF-MS分析技术,对MCAO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以及脑心通胶囊预防给药治疗组的血浆样品进行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模型组中主要有28个代谢物发生了显著变化,包括2个单胺类神经递质、2个肽类化合物、6个氨基酸类化合物,9个脂类代谢物以及9个其它基础代谢物,通过MBRole数据库富集分析,得到Pyrimidinemetabolism、Tyrosinemetabolism等6条代谢通路(P0.01),在此基础上结合KEGG数据库绘制了脑缺血大鼠血浆代谢网络图,以上结果为深入了解脑缺血的病理机制以及评价抗脑缺血药物奠定基础。
其次,脑心通胶囊预防给药一周后,能够明显提高MCAO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减小缺血后的梗死体积,尤其是缺血后12小时最为显著,同时通过PCA分析发现脑心通胶囊治疗组与MCAO模型组间的血浆代谢谱整体上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脑心通胶囊能够明显回调以上28种差异代谢物中的谷氨酰胺(glutamine)以及大部分脂类代谢物,如:PE(17:0),LysoPE(20:1),LysoPE(24:0),theratiosofLysoPE(24:1)toLysoPE(24:0)andLysoPE(24:2)toLysoPE(24:0),以上研究结果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了脑心通胶囊抗脑缺血的作用机理。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柳梦婷同学,通讯作者为吴宏伟博士。
[本文为中药大品种联盟(BBTCML)原创发表,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联系方式:bbtcml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北京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