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可以带回家的书三丨冰读冰川思想库

恭贺新禧,鸡年大吉进城虽久,难忘乡村文/高明勇(凤凰网评论总监)《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十年砍柴著山西人民出版社年推荐理由:仿佛一部“惶然录”。作为一个外省乡下人,作为一个资深爱书人,漂泊在故乡之外近二十年,客居北京也已近十年,春节返乡,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在随身的行李中,塞几本带有乡村体温的书。记得带过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带过熊培云的《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带过郑大华的《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带过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包括一些民间的村史或家谱,试图以熟悉的陌生人的视角,重新打量自己若干年前生活过的地方。每次总有新启发,但每次也总有叹息,乡村注定是我们人生的一种病,不是单纯的一句“沦陷”那么简单,提着笔杆子返乡,无他,更多的是记录下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记忆。同为70后,类似的人生经历,让我对砍柴兄的这部“人生前传”,阅读期待很高。阅读兴趣更在于,砍柴兄文史功底尤佳,文史典故如数家珍,记忆力超群,历史细节顺手拈来,文采更是游刃有余,时而汪洋恣肆,时而又如溪水叮咚,对有类似经历的读者来说,仿佛一部“惶然录”。遗憾的是,这本书虽早已入手,记不得当时因为何故竟然没有读完就束之高阁。如今,再拿起来续读,已经是几年后。而中止再读,又有不同的人生体悟。一来,前两年父亲退休后,我一直鼓励他写点回忆性的文字,以私人记录的形式观照这些年的大时代变革;二来,我对梁启超、胡适所倡导的承接自传的传统素来推崇,自己也有所践行,潜意识对别人的传记也更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zz/41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