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水是找到生命的关键之匙。对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而言,想要生存,就离不开水。是水,让地球拥有了生命。无论是最深的海底,还是最干燥的沙漠中,水在每一个生命体内流淌。因此,在其他行星上寻找生命的科学家们认为,先找到水才有找到生命的可能。NO.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水都在海洋中。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水所覆盖,其中96.5%的水都存在于海洋中。在一个温暖的日子,明媚的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数以亿计的微小水蒸气升上天空。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大约0.%的水蒸气漂浮在大气层中。0.%听起来可能很渺小,但如果这些水全部变成雨水一起降落,那么整个星球将获得大约一英寸的降雨。NO.3大多数淡水存于冰中。地球上仅有3.5%的水是淡水,即其中几乎没有盐分。我们可以在湖泊、河流和溪流中找到淡水,但也不要忘记地下水和冰川水。地球上超过68%的淡水被锁在海冰和冰川中,另外的30%则是我们熟知的地下水。NO.4海水中盐的含量不同。海水中的大部分盐和我们日常食用的盐成分一致,都是氯化钠。平均在一加仑的海水中,约有一杯盐。但不同地方的海水,盐度也有不同。例如,大西洋的海水比太平洋更咸。而世界上最咸的水,是在南极洲一个名为DonJuanPond的小湖中。NO.5一滴水中到底住着多少生物?一滴海水,看似微不足道,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大世界”。它可能含有数百万的细菌和病毒,也可能含有鱼卵等浮游生物,甚至还有小蠕虫。NO.6可能来自彗星的水。地球上的水最初从何而来?形成地球的岩石物质中含有一定的水。但这依旧无法解释水的来源。彗星的主要成分是水、冰,它很有可能定期向地球输送水。虽然靠彗星的水填满海洋不切实际,但它很有可能为海洋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NO.7浮冰真是太优秀了!通常,在固体形成时,原子会靠得更近以形成密度更大的物质。因此,大多数固体遇水即沉。但是固体水或者冰则打破了这种规律。当液态的水凝结成冰时,分子间相互作用使分子按一定规则排列,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而在液态水中,水分子是自由的,它们会靠近,水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要小于冰晶的分子间距离。因此,冰的密度小于普通的液态水。这就是为什么冰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实在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试想一下,如果冰沉入海底,那么整个海洋可能都会被冻结成冰。NO.8人是水做的。一个新生儿身体的78%都是水,成年人身体的55%-60%由水组成。水几乎参与了人体内的所有活动。我们的血液中大部分是水。它为我们的细胞带来营养,帮助我们调节体温,充当着大脑和脊髓的减震器。我们的身体与水息息相关。NO.9植物中的水不受重力作用。水有一个有趣的属性——它有“粘性”。水分子喜欢和自己或其他物体“粘”在一起,这就是水会形成圆形水滴的原因。并非所有液体都会这样。这种“粘性”有助于植物将水分从根部输送到茎叶。水分子紧紧团结,附着在管壁上,沿着植物中被称为木质部的组织向上移动,每当水分从叶子顶部被蒸发时,它们就会被因叶片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往上拉。NO.10三种不同状态的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可以展现三种不同的状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我们似乎习以为常,但这其实并不常见。尽管自然界的所有物质都可以呈现固体、液体或气体,但许多物质达到某种状态的条件很苛刻,有些仅在极端温度下才会改变状态。我们几乎没看到过液态银或固态氧,这是因为人类在它们的熔点和凝固点所需要的温度条件下,根本无法存活。转载自:海洋世界传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zz/4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