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及其危害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发性且进展迅速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受损,局灶性(或整体)脑组织损害,引起临床症状超过24小时或致死。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
在我国,每12秒就有1位新发卒中患者,每21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脑卒中也是目前我国居民死亡原因排名第一的疾病,在脑卒中患者中男性患者要高于女性患者,北方居民要高于南方居民,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却逐年降低,平均年龄达到63岁,年轻化趋势明显。
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五届世界中风研讨会上,约定每年5月25日为世界预防中风日,主要目的是加强人们认识中风的相关问题。由于脑卒中对我国居民健康影响较大,进行早期的筛查,及早针对危险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都有哪些呢?
·高血压,具有高血压病史,或者血压监测显示血压升高(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
·房颤或瓣膜性心脏,有既往病史,或当次检查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
·吸烟,吸烟也是脑卒中高危因素,其中包括主动吸烟的,一生中连续或累计吸烟6个月以上者定义为吸烟者,还有一类是戒烟者,指吸烟者在调查时已不再吸烟,并坚持6个月以上者。
·血脂异常,具有血脂异常既往病史,或在现场检测时总胆固醇≥6.22mmol/L(mg/dl),或甘油三酯≥2.26mmol/L(mg/dl),或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40mg/dl),符合其中一项或多项异常,可判定为血脂异常。
·糖尿病,有既往病史,或现场检测显示血糖升高,随机血糖≥11.0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
·缺乏运动,每周运动少于3次,每次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少于30分钟,或不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
·超重或肥胖,BMI≥28为肥胖(BMI计算方式,BMI=体重(kg)/身高2(㎡))
·有卒中家族史,直系亲属中发生过脑卒中
以上危险因素,有3项以上者,为高危人群。
·既往病史,具有既往脑卒中病史,发病时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都可认为是脑卒中病史。
·TIA,脑、脊髓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具有以上任意1项危险因素的,可被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有3项以下,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三中慢性病之一的,为中危人群;有3项以下且无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为中低危人群。
对于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在短时间内能发现症状,并且得到及时治疗,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致残率和死亡率。为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刘仁玉教授和医院赵静教授提出了更适合中国脑卒中的“”口诀。
1: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即检查是否有口角歪斜症状。
2:双手平举。即检查两只手是否有单侧无力现象。
0:(聆)听语言。即检查患者有误口齿不清。
若有上述三项任何突发症状,应立即拨打,或将患者送到医院就医。
在就医随访期间,针对高危人群,应分别在满6个月、12个月时开展1次随访。其中满12个月随访时,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体检,测量血压、血糖、血脂等,对卒中患者进行MRS评分;针对中危人群,在满12个月时应开展1次随访,了解并控制其相关危险因素;针对低危人群,应予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导,并持续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有效的预防工作。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