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周记middot第期基底动

第期

术者:蔚涛*石广超*赵阳*马宁

单位:首都医科医院

(医院神经外科)

临床病史及影像分析

患者,男,因“间断头晕,伴视物重影及黑矇3个月”入院,头部MR示脑干梗塞,头部MRA示基底动脉下段重度狭窄(图1A,B)。

图1

血管壁高分辨核磁成像:基底动脉管壁偏心性增厚,强化明显;管腔重度狭窄(图2A,B)。

图2

既往:高脂血症病史。

查体:(-)。

口服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

诊断

基底动脉下段重度狭窄

术前讨论

结合患者病史及相关影像学检查,考虑基底动脉重度狭窄系责任血管,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关风险:栓子脱落,医源性夹层,动脉破裂,穿支事件,急性血栓形成等。

治疗过程

全麻下右股动脉穿刺入路,置入6F鞘,将6F导引导管送至左椎动脉V2段,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下段重度狭窄,右椎动脉直径较左椎动脉略粗,双侧小脑前下动脉自狭窄段发出(图3A)。沿导引导管送入Transend微导丝(0.″,cm)至右大脑后动脉P1段,沿微导丝送入Gateway(2.75mm×15mm)球囊(图3B),4atm加压扩张后造影显示前向血流良好,残余狭窄约40%(图3C)。撤出球囊,沿微导丝送入Apollo(2.5mm×13mm)支架,加压扩张至4atm释放支架(图3D)。撤出支架球囊,造影显示狭窄明显改善,前向血流良好,但右小脑前下动脉起始部可见白色充盈缺损(图3E)。对比术前、球囊扩张后即支架置入后图像(图4A-C),考虑球囊扩张过程中斑块推压移位进入右小脑前下动脉。给予替罗非班5ml后持续静脉泵入,观察10分钟再次造影右小脑前下动脉内充盈缺损无改变,其血流未受影响,遂结束手术。

图3

图4

讨论

本患者基底动脉狭窄位置较低,毗邻双椎动脉。因右椎动脉V4段与基底动脉汇合角度较左侧大(右椎动脉直径略粗于左椎动脉),故治疗选择左椎动脉入路。支架释放后发现右小脑前下动脉起始部充盈缺损,考虑球囊扩张过程中斑块推压移位所致,处理的方法有:1.微导丝或微导管碎栓或局部溶栓;2.观察保守治疗。因同侧小脑后下动脉较为粗大(若小脑前下动脉闭塞,推测二者间会形成侧支代偿),且在使用小剂量替罗非班情况下栓子无变化,未予以进一步处理。神经介入在线作为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zz/37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