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广大的老年患者提个醒: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对心脑血管病人来说,冬季保暖很重要。
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然而很多人却不懂得珍惜,心痛,心碎,心累,这些表征都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达万,心脏病每年直接导致55万人死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总人口。冬天是老年人的一个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很多老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脑溢血和心肌梗死发作的机会。
敲黑板:预防“降温病”记住这几个时刻,让你平安过冬
清晨时人的心血管病最脆弱,大多的心脑血管猝死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因此这个时间段又被称喻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人在夜间睡眠时,身体各系统处于半休眠状态。早晨起来心率加快,血管收缩,醒后猛起身血压上不来容易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所以早晨醒后应先不起身,躺着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3分钟后再床。
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血量增加和每分钟心搏出血量增多,给心脏增加负担。如果蹲厕时间过久,此时站起来应该缓慢。
寒冷天气从室内外出,会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造成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因此心脏病患者冬天外出前,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以防意外的发生。
冬季洗澡需谨慎,家庭浴室一般空间较小,含氧量有限,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人,本身心血管功能差,供血不足导致携氧能力低下,容易引发猝死事件。水温最好设定在38℃~42℃之间,老人在洗澡时家人最好在与之适当与之对话,预防发生事件时还不知情延误急救。
合理调节科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生活规律:早晨气温低,不适宜晨练。早上6-10点,是人体血压较高的一个时段,出门过早,受到寒冷刺激,较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中老年人最好在早饭后10点再锻炼
2、适量运动:要根据身心情况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不少于30分钟,不要选择爬山、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项目。
3、保持乐观态度:避免情绪大起大落。研究表明,心脏和血管对情绪反应最为敏感,过于兴奋或生闷气都会导致血压波动,诱发疾病。
4、注意饮食:在饮食上不要吃得太油,饭菜宜清淡,多吃些蔬菜和瓜果。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5、定期检查: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老年人应每年做体检一次,并要对血压、血脂、血糖进行监测。调整用药量,避免血压反复波动。一旦出现胸闷、气急、咳嗽、头痛、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广州优质养老机构推荐----------
颐养天年-非她莫属,广州天鹿湖甲子园养老
湖心半岛养老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