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826/9365422.html本文来自:百度知道日报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雪球地球”时期全球并未完全冰冻,而是存在开阔海域,且这个过程中的气候变化是动态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前寒武纪研究》上。那么,什么的“雪球地球”?南古所的研究人员又是怎样得出成果的呢?研究剖面的野外照片,图/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何谓“雪球地球”?我们的家园地球,从外太空俯瞰就像一个蓝色的星球,因为地球表面71%被湛蓝的海水覆盖。可曾想过,我们的地球也曾被白皑皑的冰川严严实实包裹过,以至于从外太空看就像一个白色的“雪球”。那么何谓“雪球”呢?所谓“雪球”就是地球出现的极端冷气候事件,气温低到零下40~50℃,冰川从极地一直扩延到低纬度甚至赤道,冰川厚度可达1公里。在地球46亿年的历史中,极端冷气候事件曾在三个时期出现过,即前寒武纪新元古代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其中,地球在前寒武纪距今7.5亿到5.8亿年前,曾经历了一次极其严重而漫长的冰河时代,全球先后出现了4次冰期。这四次冰期分别是:凯噶斯冰期(7.57亿~7.41亿年前)、斯图特冰期(7.18亿~6.6亿年前),马里诺冰期(6.51亿~6.35亿年前)和噶斯奇厄斯冰期(5.83亿~5.82亿年前)。斯图特冰期和马里诺冰期属于大洋型冰川,且马里诺冰期的全球化程度最高,对应于通常所说的“雪球地球事件”。斯图特冰期可能属于滨海相-大陆边缘相沉积,其沉积物主要在海洋到大陆边缘的过渡地区发育。而斯图特冰期之前的凯噶斯冰期和马里诺冰期之后的噶斯奇厄斯冰期为局部的大陆/山岳型冰川。当时不仅陆地全部被冰川覆盖,海洋表面也几近被完全冻结,液态水靠来自地球核心的热量支持,存在于1公里厚的冰层下。如果从太空看,地球完全是一个巨大的“雪球”。科学家将此冰河时代形象地称之为“雪球地球”。冰川“硬雪球”理论存在争议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学者提出“雪球”概念,引起了科学界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yz/4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