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各行各业都在为迎接农历新年忙碌着。文字总结、大会表彰...每个人各司其职。与此同时一篇论文的出现引发热议,这篇论文题目《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文章中对“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统一”带来了不少槽点。论文项目截至1月13日晚间,事件各方的回应包括:作者徐中民(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表示背后有深层含义,理解有偏差是别人的事情(信息来源搜狐新闻);程国栋(中科院院士、徐中民导师、《冰川冻土》主编)申请引咎辞去主编职务(信息来源新京报);中科院《冰川冻土》致歉撤稿、接受程国栋请辞并成立调查组调查相关问题(信息来源北京日报)。论文截图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论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统一”的呢?通过青藏铁路、流域科学计划、流域科学计划专家组都江堰考察三个方面来对导师的崇高感加以论证,在总结中写道“导师提倡十年铸一剑,他的见识像天路一样高原而深邃,只冷却路基一招就轻松破解了冻土的难题;导师提倡江海纳百川,他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平静,让全国研究水土的英豪汇聚到黑河谷底。导师倡行长空挥彩笔,他的精神就像时空一样玄妙而永恒,将我们带上了这人生真正的舞台...”。对于师娘的优美感同样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二是“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三是“见利思大义”。最后赋词《闲想鹤仪形》以作为导师与师娘喜结连理40年的贺礼。《闲想鹤仪形》这样一篇文章是如何刊登在《冰川冻土》的,所有人都能理解,在此不做过多赘述。我们谈谈其他的。一、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是种怎样的存在?需要说明多数导师与学生存在良好的关系,但是除此之外呢?我们就聊聊那几颗老鼠屎。从每年多起的研究生自杀案例中,我们认为学生多处于不利地位。导师可以决定学生太多,所以两者常常处于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这里的服从包括但不限于在导师(老板)公司当免费劳动力、帮导师做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为了让导师更加喜欢自己,仅仅处于被动的地位是不够的,于是就出现了君臣之道中的“表忠心”现象即“吾爱吾师,吾只爱吾师”,拍马屁能拍到如此境界,可谓“中国特色”的一绝。与不服从可能导致的“延迟毕业”相比,“拍马屁”或许得到的更实惠一些。我们试想一下那些研究生自杀案例中真得一个也没有想过往上级部门反映吗?我们在批评别人“你怎么不想想你爸妈”的时候恐怕是永远无法理解别人的那份绝望的。哪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从各类新闻中我们不难看出即使学生自杀,导师面临的不过是临时性的取消研究生招生资格,因与果实在相差太多。也就不难理解这种富有特色的“导师文化”了。二、论文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论文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多数的大学生及以上学历能够回答清楚这个问题。论文能成事,也能坏事。它是大学教师评职称的法宝,也是明星人设坍塌的毒药。每年我国能够产出多少篇论文,并没有查到相关数据,但肯定能够绕地球好几圈了。打开任意一个浏览器软件,输入关键词“论文”进行搜索,代发论文的广告就几页之多,这足以说明该产业的火爆程度。除了数量之外,质量呢?我们得感谢老祖宗们创造的文字之多,以能够让我们任意组合来逃避查重率。“论文”检索用论文来说明学术程度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是在长期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监督已经完全变质。《冰川冻土》主编程国栋在接受记者提问时回答“我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对期刊的关心很少。这两篇文章的发表我事先一无所知,但作为主编事后没做任何处理,应负重要责任”。学术变成了利益与权力的游戏,教师与学生都成了受害人。发表论文多并不能说明这个人道行深,不发表论文也不能说明这个人多么水。当然这在目前的制度下是不被承认的。三、《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为何此刻被爆料?《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这篇论文虽然被称为“第一神论文”,但是已经发表七年多了,为什么会突然被爆料出来呢?或许是出于偶然。搜索“程国栋”有一篇最近的新闻是1月8日“兰州晨报”的《甘肃省拟提名程国栋院士参评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随后“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统一”开始引爆全网。无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关系,那又是另一个场域的角逐了。兰州晨报新闻报道“师者,传道解惑也”,但也有导师不崇高师娘不优美。与其改变自己,不如壮烈地去改变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yz/40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