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回应博士吹捧导师事件天眼新闻

近日,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引发网友热议。这篇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发表于《冰川冻土》年第5期。

然而论文讨论的内容并非“冰川冻土”,而是花了大篇幅夸导师和师母的光辉事迹与崇高品性。

《冰川冻土》由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是我国冰、雪、冻土和冰冻圈领域唯一的学报级学术期刊。

1月12日,《冰川冻土》编辑部发表撤稿声明,中科院也深夜回应。

1

论文阐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

这篇论文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作者是徐中民。

公开资料显示,徐中民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导,是冻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第一名从事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硕士生,硕士方向为寒区经济。

该论文共分为“美与道”“导师的崇高感”“师娘的优美感”“生活之美与人生大道”以及“结论”5个章节。比如,关于“导师的崇高感”,徐中民称是基于三件事情:青藏铁路、流域科学计划以及流域科学计划专家组都江堰考察。

徐中民“提取的师娘二三事”分别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给导师做饭是一种义务”“见利思大义”。

此外,徐中民在同期期刊上还发表了另一篇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以下简称《理论与实践(II)》)。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内文均提到,该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据澎湃新闻,从科学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栏目中查询到,这两篇论文属于《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成果,项目负责人是徐中民,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属于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金额为万元。

《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属于重大研究计划,资助金额为万元。科学网截图

该项目结题摘要提及,通过研究期内的工作,项目组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在形而上方面,从中国的传统阴阳平衡的文化入手,结合了西方的传统文化,以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为案例,搭建了一条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天人之际的发展理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方法论,在总结研究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四种大而化之途径,这与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实践是一致的,中间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该项目成果包括五方面。其中,《理论与实践(I)》、《理论与实践(II)》这两篇论文属于“生态经济学的集成研究框架”成果。

《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成果。科学网截图

2

《冰川冻土》编辑部:撤稿,致歉

1月12日中午,《冰川冻土》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yz/406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