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为什么,他说头晕头晕,医院一看,居然是中风了。”陪着小刘的家属这样说道。患者小刘是一位32岁的工人,上周五工作时候,他突发头晕、半边肢体麻木无力,送至我院急诊后,被诊断为脑静脉窦血栓。在DSA室,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董伟为他进行了取栓手术,由于栓塞部位多,手术耗时四个多小时。
“当时我这半边身体一点力气都没有,说话也不利索,想到后半辈子我可能就要坐在轮椅上,心里真的很慌!”术后,小刘已恢复了基本的行动、语言能力,再观察一周后便可出院了。“这几天我也上网查了查,这个手术越早动效果越好,很幸运,我在这里得到了最快速的治疗。”
“很多人以为‘中风’是老年人的事情,但是其实啊,年轻人也会发生。不管发生在什么人身上,最要紧还是要第一时间送去有能力处理的医疗机构,不然就有严重后果。”董伟主任说道。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形象的说法就是脑血管的“决堤”和“淤堵”。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年脑卒中发病率为十万人中有人,这个数字放在余姚,那就是每年接近有三千人。
“非死即残”的可怕后果,高昂的治疗、照护成本,让很多人闻“中风”色变。脑卒中之所以有这么严重的后果,是因为大脑是很脆弱的,全脑一旦血供中断,6秒内神经细胞代谢受影响,10~15秒内意识丧失,2分钟内脑电活动停止,持续5分钟以上则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同时董伟主任形容“脑组织就和豆腐一样,颅内血管又多又迂曲,丝毫的偏差都可能导致脑内出血,病人生命危险。”这也给大脑的手术带来了操作难度。
对于大血管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配合取栓手术是最优解
在7年以前,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治疗,就是注射溶栓的药物。静脉溶栓可以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对大血管闭塞效果欠佳。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及材料的发展,国内外多中心临床试验证实了血管内治疗能显著改善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由此,机械取栓成为急性大血管闭塞脑卒中患者的首要治疗方式。
支架取栓是一种微创的手术,仅需进行下肢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即可建立一条通往颅内血管的快速路,医生将取栓支架导入脑血栓栓塞处,支架打开后可以缠牢血栓,整体取出,被堵塞的血管能够迅速恢复血流,脑组织重获供给。
72岁的齐大爷就是一位典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年儿童节那天中午,他突发左侧肢体偏瘫伴言语不清,医院。董伟主任急诊为他做了右侧大脑中动脉取栓手术加右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让闭塞和狭窄的血管保持血流通畅。齐大爷迅速康复,术后第二天手脚都会动了,讲话也流利了。
“取栓的操作是在介入的基础上进行的,十年前我们就开展脑血管介入手术放支架,现在通过引进取栓支架和导管,更新设备,就可以实现更多的治疗可能性。”
早在年,医院医院进修,用一年时间系统地学习了神经介入手术的操作。
医院神经介入放射诊断中心是中国神经介入的摇篮,董伟主任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医院,从旁观、实践到独立开展手术,他的每一步成长都让老师刮目相看。学习结束的时候,惜才的导师希医院,“大医院确实有更大的平台,医院需要我,余姚的病人也需要我。”就这样,董伟主任又回到了余姚这个小县城。年,他所在的神经内科团队开始挑战脑动脉溶栓、颈动脉支架、椎动脉支架等介入手术,紧跟业内先进治疗方向,当时这项技术在浙江省内少有人能开展。
年,在董伟主任的带领下,我院神经内科开展了14台介入机械取栓治疗。也是从这一年起,董伟主任将每一个手术患者的影像和病例资料存档、整理,刻录成光碟,以便进行“复盘”,他从国内外各种先进的专业技术分享中汲取能量,从操作过的手术中反复思考,以求精进。
年,神经内科开展取栓手术26台,年,开展48台取栓手术,技术和流程日趋成熟。我院是宁波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能开医院,医院中名列前五。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依赖时间,治疗最医院
我院于8年8月成立了卒中中心,医院自身区域医疗技术特点,搭建了完善的全市协同的卒中急救体系,建有院内快速、高效的卒中绿色通道。作为全市唯一一家能进行溶栓、取栓治疗的医疗单位,我们每年抢救数千名脑卒中患者,但是真正能用上溶栓、取栓新技术的还只是很少一部分人,因为技术的应用有“时间窗”的限制。
“大脑发生梗死的时候,每分钟就有万脑细胞死亡,治疗不及时的话,哪怕医生的技术、设备都非常完美,效果也没法达到预期。所以说,脑卒中发病要第一时间去有能力处理的医疗机构,医院没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急诊救治,那么前面的检查、留观和转院就是在耽误时间。”
按照《“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年国家十部门联合发布了《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减少百万新发残疾工程综合方案》,脑卒中防治工作是县域内医疗机构该抓的重点工作之一。
世界卒中日义诊活动未来脑卒中治医院,时间对于卒中患者救治的意义重大,很多患者不具备转诊条件,医院立即救治,因此董伟主任深知身上的责任,他对于卒中中心的运作提出的要求是:快速判断,随时准备,准确施治,精细操作。
在我院的急诊抢救室,每天都有神经内外科高年资医生值班,能第一时间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依托我院放射影像科的强大实力,通过急诊增强CT影像,综合评判患者颅内病变部位、性质、血栓负荷量、侧枝循环等情况,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帮助患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如果需要取栓治疗,董伟主任会立刻赶到导管室,坐镇手术。也因此,这几年里他保持着24小时不断联,没有离开余姚超过一小时车程。“溶栓治疗最好在卒中发生后4.5小时内,取栓手术在6小时内,医院现在能做到来院50分钟内能进行溶栓治疗,分钟左右完成手术开台。”仔细熟练的手术操作是让血管内再通的关键,这需要熟悉的材料知识和扎实的神经介入手术功底。“我希望我们科室的年轻医生也要经过长期、正规、系统性的学习,掌握脑卒中抢救和介入治疗技术,把握好救治的关键,上台能够从容应对。”董伟主任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安排多名青医院脑血管病中心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为科室储备后备力量。
脑卒中科普之路,任重而道远
通过我院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的协同努力,有效地提升了卒中中心的建设,从这个“非死即残”的凶险疾病的“虎口”下挽救了很多生命,也明显改善了区域内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减轻了家庭负担。
邀请省内专家进行授课培训但董伟主任认为,卒中防治仍努力:“医务人员尤其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卒中,在科普和院前流程改善上,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加强对急救人员卒中急救流程的专业培训是提高卒中院前急救能力的必要前提,急救人员应快速、有效识别卒中患者,急救中心对卒中患者应优先调度,避免二次转院。
“很多患者没有第一时间送医,到院后犹豫是否接受溶栓或取栓治疗,长途转院,无形中耽误了很多时间。医务人员看到这种情况是很着急又很无奈,每一分钟都是性命攸关啊。我希望能告诉他们,医院是有能力处理卒中的,有‘中风’的情况千万不要延误,赶快拨打送医。”
让民众正确识别卒中早期表现,进行正确的应对,也一直是卒中中心努力的方向。卒中中心定期通过印发宣传资料,进行健康讲座进行宣传——“言语含糊嘴角歪,医院”
制作、发放的科普资料
“1看一张脸不对称,嘴巴歪;2查两支胳膊,单侧无力不能抬;0(聆)听说话口齿不清,不明白,立刻送往有救医院!”
————————
作者:宣传统战部
编辑:赵忆帆
审核:陈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