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是“世界预防中风日”。中风在医学上被称为脑卒中,它以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四高”特点,被称为“无形杀手”,给我国居民的健康带来极大隐患。近日,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杨静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就中风相关知识进行了科普。
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年中国卒中学会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卒中患者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万人,每年脑血管病死亡约万人,且卒中存活者中80%左右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此前,脑卒中一般多见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群,但现在20-30岁的患者也越发常见,需要公众引起高度重视。
医学上将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以水管作个例子:如果水管被堵,水流不通,即缺血性中风(也称为脑梗死);水管爆裂,水流溢出,即出血性中风。
在脑卒中患者中,高达67.3%-80.5%的脑卒中病例归因于脑梗死。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其中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青年卒中的病因多种多样,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占比高达50%。与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以及糖尿病、缺乏运动、肥胖等密切相关。
年轻人预防中风除了要排除病理性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脏疾病,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提倡低盐低油低糖、补钾及补钙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及海产品;保持良好心态、减少紧张生活事件应激,避免激动、悲伤、暴怒、抑郁、焦虑和恐惧等,切忌大喜大悲;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睡眠充足,劳逸结合;防治便秘,避免过度用力等脑卒中诱发因素。
应通过正规、全面的体检,及时知晓自己的健康状况,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成为“卒中青年”。
4.5小时救治黄金时间中风救治“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直接影响大脑的病变速度。对患者的救治,每延迟1分钟,就会有万个脑细胞死亡,每耽误1小时,大脑老化3.6岁。患者轻则偏瘫、失语、终身残疾,重则直接死亡。一旦耽误黄金救治时间,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如果遇到疑似中风患者,可以通过“”原则进行初步甄别:“1”代表脸,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面部不对称、嘴角歪斜、无法微笑的情况;“2”代表两只手臂,查看患者手臂是否出现麻木无力症状;“0”代表聆听患者讲话是否清晰,是否说话困难或语言含糊不清。
发生中风后,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溶栓或取栓的时间越早,留下后遗症的可能就越小。如果突然单眼或双眼视物困难;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动作不协调或没有先兆突然跌倒,也要警惕中风。等待救护车期间,应让患者平躺,头侧转,注意保暖,并保证口腔无异物等。
急救车会提前与中国医院进行联系,接到患者后,就近医院进行治疗。专家介绍杨静
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北京市健康科普专家
文:本报记者侯杰
编辑:李艺菲
校对:于潇枫
审核:叶冬
让家庭健康产业惠及4.9亿中国家庭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