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斌教授重视脑血管病新危险因素颈动

CINS精彩回顾:医院的梅斌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重视脑血管病新危险因素—颈动脉蹼”的报告。

梅斌教授就颈动脉蹼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并结合病例做了系统深入的讲解。

医院梅斌教授《重视脑血管病新危险因素—颈动脉蹼》

在卒中诊断时,病因筛查很重要,尤其隐源性卒中,不要忽略了颈动脉璞在发病中的可能性。颈动脉蹼(CarotidWeb)是指从颈动脉后壁突出,并延伸至动脉腔内的薄膜样片状物,通常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易误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者夹层内膜片。颈动脉蹼最早于年作为颈内动脉充盈缺损病变报道。

颈动脉蹼有着很高的流行率。年Stroke杂志上的一篇报道显示在非洲、加勒比地区年轻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发现颈动脉蹼高达23%,而对照组仅为7%。年Neurology上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在病因不明的年轻卒中53例患者中有4例(9.4%)诊断为颈动脉蹼,而例对照者中只有1例(1.0%)发现颈动脉蹼。医院神经科82例前循环梗死患者中,9例存在颈动脉蹼(10.97),双侧同时存在颈动脉蹼有6例(7.31)。因此,对于隐源性卒中患者,尤其较年轻患者,要重视颈动脉璞的筛查诊断。

颈动脉璞的影像学特征为:

彩超:管腔狭窄或漂浮的薄膜;

CTA:轴位表现为薄层隔膜,矢状切面表现为沿着颈动脉球后壁腔内薄层充盈缺损,超过颈动脉分叉处;

DSA:颈内动脉后壁薄膜样突起、造影剂排空延迟。

颈动脉璞的病理结果符合不典型内膜型肌纤维发育不良。其发病机制为: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血液在此处易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产生涡流;血小板、红细胞等易沉积在腔内,易导致血栓形成;外力、血压变化致血管内皮收缩时发生血栓脱落,导致栓塞事件。其所致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下面三类:TIA;血栓形成的症状性卒中;同侧灌流区域形成脑梗塞。

颈动脉蹼的治疗方面,单纯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欠缺,标准化的抗凝是有效的,必要时可以考虑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或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大家都在看

┣喵主编寄语

精准取栓时代已经到来

┣缪中荣教授:机械取栓术中合并原位狭窄的补救治疗策略

┣王拥军教授:中国脑血管病疾病疾病负担和对策

┣高峰教授: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中的边支保护技术

┣蔡艺灵教授: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的选择和策略

┣焦力群教授:颅内动脉支架的亚洲发展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培训班

颈动脉支架植入技术培训班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培训班

脑静脉及静脉窦病变诊断和治疗培训班

司江华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图片
补骨脂注射液副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yz/32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