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间内就医,脑梗患者依然重残贵医

指导医生

向欣: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外科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卒中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卒中协会贵州省分会常委,从事神经外科工作10余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各型颅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治,各类颅内肿瘤,如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瘤等的显微手术治疗,以及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手术的介入治疗。在SCI、国家级及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参译神经外科领域专著3部。

“前几天,我在门诊遇到一位挂号来咨询的患者家属,听完他陈述患者的病情后,一直不能平静,而且可以说是痛心。”几天前,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向欣特别联系本报《爱健康》周刊记者,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病例,并希望我们能在媒体上为大众作一个提醒——“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遇到这样的例子这几年不是一例两例了,医学不是神迹,像脑卒中(俗称脑中风)这样的病例,对全世界的医务人员都是严峻的挑战,肯定有治不好或是留下后遗症的病例,而这些不成功或不完全成功的案例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种种原因,患者就医不及时,错过6-8小时黄金救治时间造成的,但这个前来咨询的家属告诉我,他才四十出头的妻子脑梗半小时后即就医,而现在却依然昏迷……”

向欣主任仔细询问后,根据自己十几年的脑外科工作经验,他几乎能够肯定,这位病人即使存活,也有可能是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甚至成为植物人。而造成这样的后果的原因,不仅是公众对脑卒中的科普知识了解非常有限,而且许多基层的医疗场所也缺乏对脑卒中全面的认识,同时无法提供严格而合乎规范的治疗。

让向欣主任如此痛心和着急的这个病例是怎么一回事呢?

01

中年女子脑梗及时送医

缺少科普知识遗憾失去救治机会

几天前,在医院神经外科门诊处,40多岁的刘先生对向欣主任讲述了自己妻子的病情。原来,患者刘太太今年也是四十出头,因为在家中突然半身偏瘫,讲不出话来,就被刘医院。“因为当时我正好在家,所以就马上送医院,从发病到送院,也就半小时时间,医院检查照CT之后说可能是脑梗死。”刘先生告诉向欣,因为一家都不知道脑梗死是个什么病,只听医生说是大脑缺血很危险。但是刘太太做完CT,输了一点液后,肢体活动又渐渐有力了,刘先生一家认为,既然CT没有看到什么问题,而刘太太的手脚又恢复了,医院是不是夸大了疾病的严重性,于是就决定回家找诊所输一下液。

随后,患者刘太太就在诊所一直输液,可是怎么也不见好,而且第二天晚上还昏迷了。刘大哥告诉向主任,现在妻子的情况不好,医院也治不好,所以自己就只身来到贵医附院听听专家的建议。

向欣主任一听刘先生讲的妻子的病情、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心情就很沉重了。他建议刘先生将妻子马上带到贵医附院来,如果已经昏迷,很可能是由于大脑严重的缺血缺氧造成脑水肿,颅内压力太高导致,必须马上进行开颅减压手术,患者或许还有存活的机会。听了向主任的建议,刘先生非常担心,答应将妻子带来后,就走了。

“其实,还有一些话我没有告诉刘先生,我希望能再努力一下,但是接下来的这一个星期,他没有再来找过我,我知道可能是因为他的妻子情况不乐观了……”向欣告诉记者,他很清楚,因为距离刘太太发病已经过去了三天,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即使存活,也很可能会变成植物人或者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

这件事,最让向欣主任痛心难过的是,明明刘先生已医院,但是由于缺少医疗常识,觉得病情好转了竟然就放弃了进一步诊治的机会,非常可惜。“脑梗死的早期,CT上一般是看不出有明显问题的,”向主任说道,“恰恰这正是进行积极治疗的最好时间,应该及时进行脑血管造影或CTA等评估脑血管状态;肢体偏瘫的好转,并不能说明就会一直好下去,恰恰相反,要考虑到更有可能病情急转直下!等到CT是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梗死灶,病人也就失去了救治的最好机会。”向主任介绍,许多脑梗塞的病人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得到规范的救治,仍是有较大可能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的,但是,由于公众对于医疗知识的欠缺,以及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尚无法对此类病人进行及时而规范的治疗,这真的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现在是冬天,又临近春节假期,正是脑卒中高发期,所以,很希望媒体能提醒一下大家,为公众多普及一下这方面的常识。向欣主任恳切地对我们说。

02

40岁以上脑卒中高发

就医“黄金时间”和治疗方式很重要

向欣主任向记者介绍,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等,它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而更为常见的是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40岁以上卒中人口超过万,每年有新发卒中人群多万例,其中近50%患者死亡,存活患者75%丧失劳动力,40%重度残疾。其中,80%的脑卒中为缺血性卒中,而我们上文说到的脑梗塞就是缺血性脑卒中。

所以,向欣希望更多的市民都能了解卒中的危害以及及时送医的重要性。因为,脑卒中的治疗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时机,正常的脑组织在缺血5分钟后即开始有脑细胞死亡,但是在及时正确的救治下,仍然有相当部分的神经功能可能得以保存,但6-8小时内如果闭塞的血管仍得不到有效复通,意味着病人失去了保存神经功能的宝贵机会,所以病人家属一旦发现病情,务必在6~8个小时的黄金时期医院和科室就诊。“脑梗死后每分钟大概有万个脑细胞死亡,时间就是大脑!”向主任强调。

采访中,向欣不断反复提及时间的重要性。他说:“贵医附院神经外科每年都会接诊很多脑卒中病人,医院还专门配备了脑卒中急救车和绿色通道。但是,还是有非常多的病人都因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重残或者死亡。”

另外,就算是就医及时,进行规范和有效的治疗也很重要。向欣医生介绍,对脑卒中的治疗,很多年前只能通过输液配合药物保守治疗,上世纪90年代发展到可以用专门的药物进行静脉溶栓,90年代末又出现了超选择动脉溶栓,进一步提高了血管再通率,随着目前最先进的机械取栓术的问世,现在血管再通率可达80~90%,一般病人从发病到治疗时间在4.5小时之内,可以先进行静脉溶栓,如果症状不能迅速缓解则应果断而迅速地立即进行介入血管内治疗,争取在6~8个小时之内开通闭塞血管。介入治疗包括动脉插管溶栓术及机械取栓术,两者均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针对性手术,其中,机械取栓效果最好,再通率高,是目前国际上公认治疗急性脑梗塞最有力的手段。向欣介绍,在他的病人中,许多患者都通过“取栓”治疗而获得满意的治疗,只要血管再通良好,就有较大比例恢复到基本正常的生活状态。然而,因为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对医生的能力和经验要求很高,医院都有医生可以做这个手术的,向欣主任告诉我们,目前省内,贵阳市和每个州市,医院能开展这种手术。“一直以来我们也在省内不断大力推广血管内治疗技术的普及,医院更快地跨过技术门槛,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向主任说道。

03

脑梗塞高发期到了

当心!

脑梗虽然非常危险,但是早在90年代末,贵医附院就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动脉溶栓术,在年初,又在省内率先成功开展了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机械取栓,血管再通率相当高,许多病人在治疗后又恢复了健康。

因此,每每看到恢复良好的病人以及家属脸上的喜悦,向欣就会想起那些因为耽误时间或是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最后只能为保全性命进行开颅减压手术,落下重残甚至死亡的患者。他说:“该病就近年来的发病率来看,我们科室每年只做多例其实是很反常的。这至少可以说明,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没有获得有效治疗。”

向欣表示,除了要知道脑梗的送医黄金时间和治疗方式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发现疾病。“当患者突然说不出话来,流口水或者是肢体偏瘫就很可能是脑卒中。”向欣告诉记者,此时,家属应该及时拨打救援电话并告知病情,这样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及时开展救治。

采访的最后,向欣主任告诉记者,秋冬季节是脑梗的高发季节。主要原因是由于身体在低温状态下,外周血管会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的上升,增加了脑血管病发作的机会。另外,春节期间许多人走亲访友,情绪激动,“大酒大肉”还外带熬夜,而这些都是诱发脑梗的因素,中老年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一旦出现他说的上述症状,要马上就医,千万不可拖延!

-TheEnd-

文/卢奕林罗欢

图/由采访者提供

?本周刊由贵州都市报独家打造,欢迎转发敬请注明出处

?欢迎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大的医院
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yz/3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