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想到,在年新年伊始,会有这么一篇文章以如此的方式火了。就像在年那样,没人想到,这篇感谢师父师母的文章,竟然上了核心期刊。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看题目,大家都应该看不懂。大家也应该看不懂。这能发在核心期刊的文章,必然是学术性第一的好文章。而没有多年的学术训练,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也是看不懂好文章的。不要不服气,这就是学术界。都说隔行如隔山。即使都是专家教授,不说文理有别,研究考古的看不懂搞物理的,那是自然;即使是同一个专业的,也会因为研究学派不同,逻辑框架不同,分析方法不同,常常会遇到鸡同鸭讲的事情。在如今僧多粥少的年代,掉几把头发也难得发一篇核心期刊。尤其对于那些刚刚进入学界,拿着“3+X”合同的年轻教师来说,能不能发C刊北大核心,这不仅是个学术问题,更是个饭碗问题。难免众多青椒们见了这样的新闻,读后不仅是苦笑,还有些被侮辱的感觉。也有人调侃,现如今连拍马屁也拍不过别人了。“用学术拍马屁”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但在一本大多数国人不看也不怎么看得懂的《冰川冻土》之上,发表了一片大多数国人会看也看得懂的感激之文,着实令人吃惊。生态经济学我们真不懂,但师母到底美不美,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或许,这是学术界中,严肃性和娱乐性对比最为强烈的一篇了。当然,当年作者本人或许并未想到这一点,也许他本人也是经过友人善意的提醒,才知道自己火了。这篇文章为何在这个时间被挖出来,估计背后还有些不可言状的故事在里头。当然,这些故事肯定会在学术圈的饭局中成为谈资,当然,也仅限于学术圈。很多人愤愤不平,不平也就完事了,毕竟,象牙塔离自己生活还是太远,就像冰川离我家太远那样。毕竟,还有很多奇葩新闻需要我们去愤愤不平。年发生了什么,大家并不知道。只知道年前后,更多的期刊开始编撰电子版刊物。审稿不严也好,什么当事人已调离也好,查证的事情交给《冰川冻土》和有关单位即可。杂志社反应也很快,第一时间就给出了回应,第一时间撤稿,第一时间道歉,说明现在的杂志社很讲规矩,很讲职业道德,也反映出平时媒体对应工作做得很好。世人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在学术界其实并不成立,当然,今天还有个别人会这么做。且不说那严苛的查重率(这个也是十多年前在多人以身试法后,学术界的一次自我净化),即使是学者们本身的那一点情怀,也让抄袭之事,在今天变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脸还是要的!最后劝说学子们,网络时代有一句话: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被网友的硬盘保存。你曾公开发表的每篇学术文章,《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都会替你保存着。该文的作者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有过很多人最终被扒了底裤。但他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洋洋洒洒一大段,都是自己写的。好像我也是混学术圈的那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ys/4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