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上卧,血栓躲不过

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20.html

患者姓名:赵**

性别:女

年龄:79岁

主要入院诊断:心律失常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Ⅱ-Ⅲ级、高血压1级。

病例简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患者因“乏力10天”于10.25日入住心内科,7医院(已卧床7天),入院后查体:查体:T35.9℃,P40次/分,R17次/分,BP/71mmHg,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心律及心率的变化,给予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供血,控制心律失常等治疗。完善相关检查:D-二聚体0.20、N端脑利钠肽.00pg/ml,心电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彩超示肺动脉高压(轻),EF53%。VTE评分:1分。

于-11-4日在介入中心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术中术后患者无不适,患者术后安返病房。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踝泵运动。查体:T36.5,P60次/分,R19次/分,BP/78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率6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术后常规平卧24小时,左上肢制动24小时。

于11月6日下床活动后(已卧床20天)出现胸闷、气短。急查血气:二氧化碳分压:25mmHg↓;氧分压:56mmHg↓;D-二聚体3.10↑,复查心脏彩超起搏器术后、全心增大、左室壁轻度增厚、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主动脉瓣少量返流、二尖瓣少量返流、三尖瓣少中量返流、肺动脉高压(中)、左心功能轻度减低,EF41%↓。双下肢动静脉超声示双侧小腿比目鱼肌肉静脉血栓。于11月7日紧急完善肺动脉CTPA示:双侧多发肺动脉栓塞,双侧胸腔积液伴下肺膨胀不良。

分享理由(红色标注经验或教训):

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异常和血液高凝状态三者导致血栓形成。各种危险因素通过上述三要素中的1个因素共同作用引发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原因诱发所致,血管损伤主要包括有创伤、手术及高龄等;而血液流速减慢包括长期卧床、久坐、束带固定、心力衰竭和肥胖等;引起血液高凝状态包括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感染及雌激素升高等诱因。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常见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本案例中:

(1)患者入院时已卧床7天,VTE评分:1分,评估不准确。

(2)患者由我科转入ccu,再由ccu转入我科,多环节未交接患者卧床时间未警惕长期卧床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高风险,未给予患者系统的VTE预防措施。

治疗护理过程及转归(红色标注护士评估观察及处理):

患者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术后第三天常规下床活动,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护士测得血氧饱和度为92%,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3L/min,后急查血气分析示氧分压低于正常。根据患者症状及化验结果,高度怀疑肺栓塞,嘱其卧床休息,避免下床活动。次日肺动脉CTPA证实:双侧多发肺动脉栓塞。双侧胸腔积液伴下肺膨胀不良并转入CCU继续治疗。

针对此患者为多发肺动脉栓塞,属中危,可给予抗凝治疗。但患者起搏器术后第3天,且患者反复血小板明显减低病史,予以抗凝治疗,出血风险大,将上述治疗及风险告知患者家属,家属表示知情理解、商议后同意应用抗凝治疗。医院专家,建议予以利伐沙班抗凝,监测凝血;小腿存在血栓,仍有随时脱落可能,嘱卧床休息,避免揉按或挤压小腿,病情仍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栓塞脱落,导致脑栓塞、肺栓塞加重,引起肢体瘫痪、失语、昏迷、猝死等风险,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未再胸闷发作,于11月13日办理出院。

病案分析,反思总结(红色标注经验或教训):

1、该患者卧床20余天,年龄79岁,心衰病史,使用Padua(内科版)评分后VTE应为高风险(新职工评为低风险),应注重新职工对风险评估的正确性。

2、护士应有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卧床时间,与责任医师沟通是否有必要行双下肢B超检查(有无双下肢血栓形成),针对B超结果指导患者下一步护理措施。

3、VTE高风险的患者应与责任医师沟通,采取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及措施。

4、疾病会动态演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疾病,要重视疾病潜在的风险。

(医院李亚云)

精彩内容推荐: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护理要点--警惕坠积性肺炎

专家共识:脑卒中相关睡眠障碍评估与管理

收藏!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肺血栓栓塞症的预防你学会了吗?

老年人高血压的非药物疗法及护理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hulizixu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ys/36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