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与研究进展》
第1章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放射学诊疗的范围与种类
1.1出血性脑血管病
1.2缺血性脑血管病
1.2.3脑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
(1)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或超急性期脑血栓(2~6h内),中国人最多见的缺血性脑中风类型是脑血管狭窄合并脑血栓,MRI弥散成像或CT灌注成像显示脑组织存在有半暗带,即脑组织没有完全坏死者,经皮经股动脉超选择性同侧颈内动脉插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最好微导管至大脑中动脉血栓区)。若溶栓后显示大脑中动脉狭窄者,配合内支架置入治疗。
(2)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或超急性期脑血栓(2~6h内),MRI弥散成像或CT灌注成像显示脑组织没有完全坏死者,经皮经股动脉超选择性同侧颈内动脉插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疔(最好微导管至大脑前动脉血栓区)。若溶栓后显示大脑前动脉有狭窄者,配合内支架置入治疗。
(3)大脑后动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或超急性期脑血栓(2~6h内),积极进行溶栓治疗。24h以内的血栓,MRI弥散成像或CT灌成像显示缺血区半暗带,即脑组织没有完全坏死者,经皮经股动脉超选择性椎动脉插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最好微导管至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血栓区)。若溶栓后显示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有狭窄者,配合内支架置入治疗。溶栓后显示基底动脉,或大脑后动脉有狭窄者,配合内支架置入治疗。
(4)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或超急性期脑血栓(2~6h内),MRI弥散成像或CT灌注成像显示脑组织缺血但没有完全坏死者,经皮经股动脉超选择性同侧颈内动脉插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最好微导管至颈内动脉血栓区)。溶栓后显示颈内动脉狭窄者配合内支架置入治疗;溶栓后显示局部有顽固性栓子存留者,以内支架置入压迫栓子。
(5)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椎基底主动脉血栓时间短于24h,直接经皮经股动脉经导管进行灌注溶栓治疗,MRI灌注或CT弥散成像显示脑组织没有完全坏死者,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基底动脉血栓区,直接灌注溶栓治疗。溶栓后显示椎-基底动脉合并有狭窄者,配合内支架治疗。
(6)眼动脉血栓形成眼动脉血栓形成短期内即可危及视力,应争分夺秒及时诊断,并进行经皮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灌注溶栓治疗,这也许是迄今唯有效挽救视力的治疗方案。
(7)脑动脉瘤动脉瘤内涡流可形成瘤内血栓,新鲜的不稳定血栓在血流冲击下脱落随血流进入远端脑动脉分支也可引起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或超急性期脑血栓(前循环2~6h内、后循环24h内),MRI弥散成像或CT灌注成像显示脑组织缺血但没有完全坏死者,经皮经股动脉超选择性颅内动脉插管直接灌注溶栓治疗(最好微导管至颅内动脉血栓区)。血栓溶解后,同期或择期采用可脱钢圈栓塞治疗动脉瘤,为预防动脉瘤内已有的血栓在钢圈传送过程中脱落,要适当选用一些保护措施,如球囊辅助钢圈栓塞术、双微导管技术的瘤口致密栓塞术栓塞过程中肝素化等。
(8)脑动脉栓塞房颤或二尖瓣狭窄时易于合并左心房血栓,心脏内的血栓脱落或误入体循环的小栓子进入脑动脉,直接堵塞脑动脉并继发形成脑血栓,引起脑缺血发作。治疗与脑血栓形成一样,进行经皮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性灌注溶栓治疗,单纯溶栓效果不佳时,配合微导丝局部搅拌或取栓或内支架置入压迫血栓治疗。
更多精彩内容:
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
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动脉瘤
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血管畸形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外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产生与发展—绪论(一)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产生与发展—绪论(二)
神经介入放射学的产生与发展—绪论(三)
神经系统疾病介入放射学诊疗的范围与种类—出血性脑血管病
介入小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