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观点:经常吃肉等高胆固醇食品会引起动脉硬化、中风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吃肉真有这样可怕吗?
据《斯堪的纳维亚运动医学杂志》报道,瑞典和挪威等北欧国家的医学研究人员在过去几年里对本地区15万人的饮食习惯与心血管病发病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其实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食品并非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而喜欢吃奶油蛋糕、奶油点心或曲奇饼干的人反而更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原因是上述食品中普遍含大量人造奶油,其主要成分为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才是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瑞典及挪威医学研究人员的另一项调查发现:凡是经常吃大量蔬菜及坚果等“休闲食品”的人,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非常低,从侧面表明蔬菜与坚果均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挪威研究人员还发现:45岁以上的女性若坚持吃素,则日后患脑动脉硬化的几率反而高于那些不食素者,而且坚持吃素的女性其雌激素分泌量会大大低于那些并不吃素的妇女,表明肉类(或鸡蛋)中的胆固醇对女性维持正常雌激素分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胆固醇还具有修复神经系统的作用。由此可见,完全不吃含胆固醇的食品并非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那么,冠心病由何种因素引起?北欧医学研究人员研究证实:人体内一种学名为“C-反应蛋白”的物质数量激增是导致冠心病的真正原因。因为肉(或鸡蛋)中所含胆固醇物质并不会促使人体内C-反应蛋白数量的激增,故适当吃一些动物脂肪对人体无害。最新研究证实,动物脂肪中所含的短链脂肪酸物质反而具有抗血管硬化作用,这一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瑞典及挪威等北欧医学研究人员认为,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最健康的食谱是:平时尽可能少吃或不吃肉,以“蔬菜水果+鱼类+鸡蛋+奶类+全谷物”食品为主;而40~60岁的中年人群则要选择“肉类+蔬菜水果+鱼类+奶类及全谷物食品”,因为肉类毕竟属于重要蛋白来源,且可以补充对神经系统有益的胆固醇物质;至于40岁以下年富力强的人群,食物种类的选择范围可以更广一些,因其身体消化系统的适应性更强。
总而言之,多吃肉并不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好还是少吃肉为好,毕竟肉类食品含有很高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物质。那心脑血管疾病的如何预防呢?下面博医网专家为你支招。
1、戒烟、限酒:吸烟促使与加重动脉硬化,引起冠状血管痉挛,应戒烟;乙醇<30ml/日、相当啤酒ml;
2、低盐:每日6克以下,盐摄入过多,可致水钠潴留,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3、控制饮食:避免肥胖,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取,少吃甜食,可明显降低患糖尿病、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危险。控制热量的摄取量能有效预防与老化相关的疾病。
4、低脂饮食:以低脂、低胆固醇为宜,适当多食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血糖和血脂。高脂可加速动脉硬化,有动脉硬化或冠心病者,降脂目标:根据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胆固醇——应降至4.7以下,甘油三脂——应降至1.7以下,低密度脂蛋白——应降至2.6以下。
5、适当运动。如快步走、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心脑血管的功能、改善供血.
6、积极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易患因素。高血压与糖尿病,都是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一定要认真控制好血压与血糖,以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特别要防止血压骤升骤降。
7、要注意心理预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做到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大便通畅,应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与刺激,还应避免寒冷刺激,以免引起脑血管痉挛,诱发心脑意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