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大约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一、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
广义的指:脑血管病、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血管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脏病、外周动脉疾病。
狭义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
脑卒中:脑血栓、脑栓塞、脑出血
二、什么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但近30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不健康生活方式普遍存在上升趋势。
高血压患病率25.2%,估计患病人数2.7亿;
总胆固醇(TC)升高(TC≥6.22mmol/L)患病率,男性4.7%,女性5.1%;
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30.6%、12.0%和40.7%。
糖尿病患病率为9.7%;
吸烟率27.7%,其中男性吸烟率仍高达52.1%,总吸烟人数超过3.16亿;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
上述患者中颈动脉斑块检出率高达85%;
三、我国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
年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中,急性心肌梗塞(AMI)为.4亿元,颅内出血为.0亿元,脑梗死为.3亿元;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自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0.1%、18.1%和23.5%。除去新农合或职工医保个人负担部分,急性心肌梗塞的次均住院费负担元,颅内出血为.3元,脑梗死为.2元。
四、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就是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通过日常保健和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许多人虽然没有发生心脑血管病,但体检时查出有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和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人都是心脑血管病的易患人群,应该采取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实现一级预防的关键就在于保护血管内皮,让血管内皮不受损伤,避免斑块在血管内形成,使心脏的血液供应保持畅通,预防心脑血管病发生。三早最关键是“卒中筛查”---颈动脉B超,如果发现狭窄或斑块,说明除心、脑动脉已经硬化外,全身动脉也已经硬化,必须立即干预。
五、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针对的是已经患上了心脑血管病的患者,这些患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患者的心脑血管里已经有了斑块,引发了心肌缺血、心绞痛、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这就需要通过二级预防稳定斑块、缩小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出现心梗、脑梗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第二种情况是心梗、脑梗患者经溶栓、支架治疗后病情已经好转,需要通过二级预防避免再发。因为人体全身的血管是一个大系统,斑块的形成不会只在一处,在狭窄严重的地方放上支架,可能其它地方的斑块又出问题了,再次引发心梗。另外,放支架的部位也会出现再狭窄。溶栓、放支架只能开通大的血管,而真正供血、营养心肌的微小血管已经坏死并没有开通,所以梗塞的心肌还是得不到血流供给,造成心脏功能不能恢复等。
综合这两种情况可以看到,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关键就在于稳定斑块、防止血管再狭窄、保护微血管。
侯新举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