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又到了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一旦心脑血管梗塞不通,把握黄金救治时间非常重要,这决定了生死和生命质量。很多人不知道,得了脑血栓,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三个小时!小编在这里请专家为您解答,一定要看,一定要转发!您的一次转发也许就拯救了一条生命、挽救了一个家庭!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是首选
来源:健康报
每3名患者就有1名获益 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在恢复脑灌注之前,每一分钟将会死亡万个神经元、亿个神经突触,所以说时间就是大脑。目前世界公认对于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唯一有效手段。从年第一个国际试验开始,直到年完成的最新国际试验,所有的数据都证实,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可以令患者获益。按照统计学数据NNT(有序治疗例数)来看,接受rtPA治疗的患者中,每3.1名就有1名患者可以避免死亡或致残。而临床普遍使用的阿司匹林,其NNT为,即给名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仅有1人可获益。由此可见,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且患者获益明显。美国新版指南推荐溶栓 全世界的治疗指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都将溶栓治疗作为第一推荐的手段。在最新的美国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治指南》中可以发现,静脉溶栓依然是主旋律,其中有些变化值得 新指南建议,给发病3小时内的患者应用静脉rtPA治疗(0.9mg/kg,最大剂量90mg)。对于发病3~4.5小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新指南采纳了ECASS-Ⅲ的研究结论,尽管仅有一项研究证据,指南还是给了最高级别的推荐。新指南指出,建议给予适合且能在卒中发病后3~4.5小时间用药的患者以静脉rtPA治疗(0.9mg/kg,最大剂量90mg),治疗的入选标准与3小时内相似。目前rtPA(爱通立)是唯一一个具有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适应证的药物,新指南不推荐使用除rtPA外的其他任何静脉溶栓药物。 适应证放宽对于以往指南认为不需要溶栓的轻型和症状逐渐好转的卒中患者,指南也给予了明确治疗推荐。对于以往认为是相对禁忌证的情况,如既往3个月有大手术和心肌梗死病史,新指南采用了更为积极的态度。 新指南指出,可以考虑给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使用rtPA,包括卒中症状轻微、卒中症状快速缓解、近3个月内接受大手术、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既往有卒中同时合并糖尿病。 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对于轻型卒中患者(NIHSS评分在4分以下)也应进行溶栓治疗,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其原因是研究证实这些轻型患者有很大几率会恶化为严重的卒中,尽早溶栓是为了遏制疾病的发展。 引入DNT时间概念医院后被无谓耽搁,而错失溶栓的时机,新指南首次引入急诊流程时间控制概念,医院至用药时间(DNT)作为指南的重要内容。DNT医院到静脉给予rtPA的时间。新指南指出,对于适合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患者,其治疗获益有时间依赖性,治疗应尽快开始,DNT应在60分钟以内。将这一时间控制在60分钟,目前已获得大量循证证据支持,严格控制时间可使溶栓患者的死亡率降低22%。 我国符合时间窗溶栓率仅9%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卒中治疗关键绩效指标一共有10个,包括急性期溶栓、急性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早期是否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是否处方抗血小板药物、出院时是否处方他汀类药物、是否给予降压、有无健康教育、有无康复治疗等。 在进行中美对比后发现,我国临床实践中有两个指标是最差的,一个是已发生卒中的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另一个就是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根据“十一五”期间的调查显示,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两小时送入院患者的溶栓率仅为9%,而在美国可以达到70%,我们与美国相差甚远。 分析原因发现,其与经济发达与否并不直接相关,可能的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除CT检查以外,在进行其他检查时延误了时间,如凝血项目的检查等。二、医患沟通不顺畅,签署知情同意时耗费了时间。由于使用rtPA存在出血风险,因此治疗前必须由家属签署知情同意,如果家属拒绝,那么治疗就无法进行。这一方面耽误了治疗时间,另一方面也会让一部分患者因为家属的原因而失去治疗的机会。 患者治疗要实现“双20”目标 在我国整体医疗质量都在好转的今天,年通过对全国医院的调查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溶栓治疗却仍旧没有好转。这也成了我国卒中防治中的短板。要补齐这块短板,减少院前及院内延误就成了主要抓手。调查显示,我国仅有16%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3医院。从影像检查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平均为分钟,显著长于美国或加拿大的70~80分钟。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由勃林格殷格翰支持的MOST项目正式启动。MOST项目的核心目标是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DNT≤60分钟的患者比例从目前的7%提高到20%,符合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率从目前的9%提高到20%,实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的“双20”目标。 具体的实施步骤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并建立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溶栓医疗质量改进模式,第二阶段将北京/上海/广州模式向其他质控中心推广,第三阶段再将北京/上海/广州模式向周围的二线城市和重要三线城市推广。 为推进计划的实施,MOST项目用两套系统来减少院内延误:第一种是尽量减少并简化中间环节,如将血糖的检查一致改为床旁快速血糖,同时将流程设计得更加合理。设置溶栓箱,需要使用时可以避免到处去找,以节省时间。此外,我们还设计了家属知情同意的标准模板,以缩短医患沟通时间。在一系列辅助措施的协助下,相信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会大为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