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腔隙性脑梗表现出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合理的认识一下腔隙性脑梗的常识是关键。
医院脑科温吉焕主任表示: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类型,只不过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微小的脑梗死病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约占所有脑梗死发病的20%。这种梗死多数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
1、CT报告真的是“脑梗塞”?
若是在CT报告上出现“腔隙性脑梗塞”这样的字眼,就一定是“脑梗塞”吗?实际并不完全是。这是因为CT由于分辨率和成像原理的限制,凡是X线通过低密度的组织都可能会呈现出“黑点”或者“暗点”。真正的腔隙性脑梗塞确实在CT上是“小黑点”,但有时候CT也会把组织间隙、血管间隙等结构或者病变误以为“腔隙性脑梗塞”。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自己是否需要接受进一步的颅脑核磁共振(MRI)检查。MRI检查能更加准确的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腔隙性脑梗塞”。
2、腔隙性脑梗不可不知的六大危害
1、中枢性瘫痪: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呈痉挛性瘫痪。
2、周围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但无病理反射。
3、麻木:是脑梗后遗症中比较常见的,表现为: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
4、嘴歪眼斜: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鼓颊和吹哨时,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
5、失认:失认是指病人认识能力的缺失,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及对身体部位认识能力的缺失。
3、该如何应对“腔隙性脑梗塞”
1)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和各种类型的脑动脉硬化可以减少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但对于腔隙状态者的血压不要求降得太低,收缩压控制在-mmHg较好。
2)戒烟限酒、治疗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动脉病变的发生。
3)通过咨询专业医师解决问题,判断存在较高的中风或者冠心病风险,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尽管并不多)。
4)全面正确看待所谓“腔隙”,“腔隙灶”并不等于“腔隙性脑梗死”。
友情提示:大脑是我们的指挥中心,一旦大脑出现异常就要及时进行有效的检查与治疗,以防错过最佳治疗期,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
医院◆脑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