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它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由脑血管本身病变引起的,脑血栓形成比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高峰,多数需要十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那么,对于一些突发性脑血栓有哪些保健方法呢?
饮食调节
有的病人病后出现吞咽困难,这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的。
病人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病人进食水或药物。对轻型病人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
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物里。
重症病人则需要鼻饲饮食,即通过鼻孔将一根胶管插入胃内,将米汤、牛奶、菜汁等食物用注射器注入胃中,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同样可将口服药物从胃管中注入。
注意所注入的食物及药物一定不能有大的颗粒,以免堵塞胃管。鼻饲饮食在一定阶段是保证治疗的必须手段,直接关系到病人抢救的成败。
有的病人和家属不愿接受胃管,让病人勉强吞咽,这样很危险,如果食物误吸入呼吸道,轻者引起肺部感染,造成吸入性肺炎;重者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注意病情变化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起病相对较缓慢,起病时症状较轻,多数不会有意识障碍。
但病情可能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进行性加重。尽管医护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治疗,有时也不能阻止病情进展。
如果堵塞的血管较大,脑组织坏死的面积大,脑水肿明显时,病人可能逐渐出现嗜睡,即叫他能醒,不叫立即又入睡。严重者可进入昏迷。
家属要注意观察病人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同时,对危重病人要记录每天进食进水的量、尿量等,以便医生参考。
偏瘫患者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病人多半肥胖、有些还合并有糖尿病,如果突发脑血栓导致偏瘫,局部神经营养障碍,压迫过久会引起皮肤破溃,形成“褥疮”。
一旦发生可能因感染发热而加重脑血管病,严重者还可引发败血症而致病人死亡。
所以,家属在陪护时应注意定时给予翻身、拍背,用温水将皮肤擦洗干净,并轻轻按摩被压过的部位,尤其是骨骼较突出的部位,如脊柱、骶尾部等。翻身的频率一般在2小时左右。
如果发现已有皮肤破溃要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及早处理。有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要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注意情绪变化
患者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至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甚至人格改变。
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慰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病人情绪激动。
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只为分享,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通知我们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