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得了脑梗死,怎么办争分夺秒

近日,脑病科收治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均为老年高龄,发病时间2-3小时,均在静脉溶栓时间窗,症状典型:言语不利,偏侧肢体活动障碍,急诊科医师接诊后快速与脑病科医师联系,接诊后判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开通绿色通道,与时间赛跑。

入院后完善检查,明确诊断:脑梗死(急性期),排除禁忌症,患者起病时间仍在静脉溶栓时间窗。与家属及时沟通后进行静脉溶栓。

启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临床效果明显,溶栓前NIHSS评分7分,溶栓后NIHSS评分1分,DNT时间均控制在40分钟,后续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压、降脂稳定斑块、稳定血糖水平、改善脑血管侧枝循环及清除氧自由基药物治疗。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

发病机制

由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近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INTERSTROKE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其常合并有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或对应的全身性非特异性症状。脑梗死的前驱症状无特殊性,部分患者可能有头昏、一时性肢体麻木、无力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而这些症状往往由于持续时间较短和程度轻微而被患者及家属忽略。脑梗死发病起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其临床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神经系统的症状与闭塞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组织及邻近受累脑组织的功能有关,这有利于临床工作者较准确地对其病变位置定位诊断。

治疗措施

脑梗死属于急症,也是一个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疾病。本病的治疗原则是: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24医院可进行适当的急性期血管内干预;确定个体化和整体化治疗方案,依据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病情程度等采用对应针对性治疗,结合神经外科、康复科及护理部分等多个科室的努力实现一体化治疗,以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yd/395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