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心脏骤停I房颤的治疗和预后

房颤(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生率可达10%。在房颤发作期间,心房的“抖动”频率可达~次/min,心室的“收缩”频率可达~次/min。不仅快,而且不规则,心室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加也会增加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患病风险。

房颤将成为未来50年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房颤的治疗原则

房颤是身体因各种原因引起不佳状态,而引起的心脏相关症状的表现之一。那么该如何治疗治疗呢?可分为两个方面入手:

针对房颤患者的基础疾病治疗,如冠心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甲亢等,有必要对这些情况分别进行病因治疗,这是基础和基础。例如,一名瓣膜受损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没有行瓣膜置换,没有手术,没有处理,那么治疗房颤只是治标不治本,也只能取得短期疗效。

针对房颤疾病本身的治疗,有很大一部分的房颤患者检查不出的基础疾病,或者虽然有心脏病的基本病因,但这个病因无法根除,比如冠心病,因此房颤本身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类型房颤患者的治疗目标

将房颤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并维持,当然是一种理想的治疗目标,但并不适合所有人都适合。首先,需要评估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有多高,同时要评估能维持多久的正常窦性心律。如果仅仅是几天或几个月,再次治疗后,也有可能再次变为房颤心律。增加经济负担的同时,更增加患者的痛苦。这样的治疗结果,是我们不期望的。

如果评估下来,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维持的希望很渺茫,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适应房颤的存在,处理房颤所引发的主要危害:a.心力衰竭,它与房颤相关的快速心率密切相关,我们应该控制心室率在一定范围内(60-次/分钟),使它不会太快,以尽可能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b.脑栓塞,应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使血液不易凝固,避免血栓形成,引发脑栓塞。

所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房颤,需要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根据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以及转换和维持正常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我们可以分为初次发作的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房颤的发展过程一般是从初次发作到阵发性发作,再到持续性发作,最后成为永久性房颤的过程。不同阶段,治疗策略也不同。初次发作的房颤是指以前没有发生过房颤,这是第一次。当然,很难准确判断这是否是第一次,因为许多房颤患者是没有症状的。然而,仍有许多患者在房颤首次发作时症状明显,因为暂且称之为初次发作的房颤。主要症状为自觉明显的心悸,可伴有胸闷、头晕、乏力等。一般来说,初次发作的房颤是可以自行转换为窦性心律的,但不同患者的持续时间各不相同,有的持续数分钟,有的可持续数小时甚至一天。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患者可能难以耐受,并会出现明显症状,需要治疗。对于初次发作的房颤治疗,治疗目标是将其转为窦性心律,此时转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高,窦性心律维持时间长。同时,根据病因,可以进一步预防房颤的下一次发作,减少发作次数。主流医学推荐两种转复方法一、电复律,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电击。因存在一定风险,在电击治疗前,通常给病人使用麻醉剂以减轻疼痛。电复律的即刻成功率为65%-80%,适用于房颤期间心率极快且伴有休克、心力衰竭和严重心绞痛的患者。这些患者需要立即进行心脏复律,才能将患者从危险状态中挽救回来。大多数患者在房颤期间可能有心悸,但没有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绞痛等症状,则不推荐电复律治疗。二、药物复律,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优点是安全性高、痛苦小,但成功率低于电复律。初次发作房颤后的阵发性发作称为阵发性房颤,发作期间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可使用电复律将其转为窦性心律。治疗的重点是在阵发性房颤未发生前采取措施预防。除了病因治疗外,还有两种方法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一是药物,最常用的是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和比索洛尔)和胺碘酮。具有安全、方便、价格低廉的优点。缺点是效果不确切,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均不满意,但因没有更好的方法,在临床中仍被广泛应用。二是射频消融术,这种方法开展不久,但发展迅速。目前在成熟的心血管中心,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后,约75%的病人可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部分病人再发后进行第二次手术,可以使成功率提高到90%。它的缺点并不在于花费昂贵,也不在于手术技术要求高,而是手术引起的不可逆的心动过缓。不能不知的房颤并发症

脑动脉栓塞,在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为2%~6%。75%的心房颤动合并全身性栓塞患者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75%来自左心房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外周动脉栓塞,是房颤患者的心脏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流向体循环的远端,导致急性动脉栓塞。

肺栓塞,是房颤患者右心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导致的。肺栓塞死亡率高达20%~40%。

心功能不全,是当房颤伴有快速心室率时,尤其是心功能基础差时,心排血量迅速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瘀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急性左心衰竭更为常见。

心源性猝死,是在快速房颤发作时,心室率增加、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和冠状动脉灌注减少等因素综合作用,引发心脏骤停后的最坏的结果。房颤引起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房颤伴预激综合征、肺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

综上,对于初发的房颤和阵发性房颤,治疗的重点在于发作时尽早将其转为窦性心率,不发作时尽量预防以避免再次发作;对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治疗的目标已不是转复为窦性心律,而是控制心室率和预防栓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yd/38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