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年来脑卒中的诊疗技术已有很大进展,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是由于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无法逆转,因此,减少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最佳途径还是预防。根据国内外经验,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的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减轻脑卒中疾病负担。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
1.不可干预因素是指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危险因素,包括:
1)年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患脑血管病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
2)性别:男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比女性高,且男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也比女性高。
3)遗传:家族中有脑血管病的子女发生脑血管病的可能性明显升高。
4)种族:黑人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白种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脑血管病发病率也明显高。
2.可干预因素是指可以控制或治疗的危险因素,包括:
1)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血压越高,卒中风险就越大。
2)吸烟:是重要但却最容易预防的危险因素。吸烟可使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1倍,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2-4倍。而被动吸烟导致脑卒中的风险几乎是主动吸烟的2倍。
3)糖尿病: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将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卒中。而且,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年龄更低。
4)心房颤动及其他心脏病: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4~5倍。心脏病导致的脑卒中往往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且出院时及发病6个月后预后也更差。
5)高脂血症: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总胆固醇每升高1mmol/L,脑卒中的发生率可增加25%。
6)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潜在性危险因素。当狭窄程度加重或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7)饮食和营养:减少钠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多食蔬菜、水果、坚果类食物,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
8)缺乏身体活动:积极参加身体活动的男性和女性脑卒中和死亡风险较极少活动的人降低25%~30%。
9)肥胖:超重和腹型肥胖都会增加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10)饮酒:过量饮酒会大大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11)其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绝经后激素治疗、睡眠呼吸紊乱、高凝状态、偏头痛、炎症和感染。
事实上,脑卒中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脑卒中的危险并非仅取决于某一个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而更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危险因素的数目和程度。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常可使脑卒中的危险成倍增加。因此,要想远离脑卒中,就必须全方面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存在。
参考文献: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