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人类死亡率中,第二杀手是癌症,第一杀手是心脑血管疾病。
◆中国卫生部数据显示,全国心脑血管病患者2.3亿人,每10个成人中就有2人是心脑血管病患者。
◆近年来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万人,总死亡每3人中有1人是心血管病。
◆中国每天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每10.5秒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我国慢性病所占的死亡比例高于全球水平,占83.3%。从人群的死因构成来看,由于慢性病造成的死亡比例越来越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所占的比例,已经占到整体的40%多。
性格与心脑血管有何关系
人的性格区别很大,多种多样,一般可将人的性格分为三个类型:A型、B型和X型。
A型性格者,性情急躁,争强好胜,求成欲望强烈,固执,紧张,易冲动。众多资料表明,A型性格的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一般人的3.5倍,被认为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A型性格的人,应注意改变生活模式,对那些有碍于健康的性格,要注意自我调整。正确对待生活,培养生活情趣,加强体育锻炼,使自己的性格适应健康的要求,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年龄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明显增加。
众所周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的衰老,各组织器官的机能逐渐减退,而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
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同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衰老性改变,包括平均寿命期缩短,细胞数量成倍减少,使动脉弹性降低,脆性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也是引起脑血管病的另一重要因素。
因此,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使用大脑,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防止或减慢衰老,就可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情绪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情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
消极情绪表现为忧虑、悲伤、烦恼、焦急等,若长期下去,可使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而发生一系列疾病,脑血管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不良刺激为什么能引起脑血管病呢?许多医学专家经过研究证实,一切忧愁、愤怒、悲伤、烦恼等不良刺激和精神紧张,可使大脑皮层及丘脑下部兴奋,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加,而引起全身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使已经变硬变脆的动脉内压力增大,容易在薄弱处发生破裂,而发生脑出血。
临床研究发现,一些经常急躁易怒、逞强好胜及性格孤僻、多疑善感的人,诱发脑血管病者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因此,我们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不良刺激和精神过度紧张与疲劳,以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
饮食与脑血管病有何关系?
饮食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十分密切。为什么饮食也能引起脑血管病呢?主要是因为饮食成分的不同,可影响人的血压、血脂、血糖以及钠、钙等离子的含量,这些都是与脑血管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因素。
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糖、脂肪、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
糖的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过多地摄入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在体内转化为甘油三脂,使血脂升高。长期的高血脂,可引起高血压、动脉硬化。
脂肪食物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能使血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
蛋白质饮食可延缓血管壁弹性减退进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压的调节功能,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所以,对蛋白质饮食不必限制。
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但如果膳食中含盐量较高,则易引起高血压,进而导致脑血管病。
因此,在膳食中应注意限制盐的摄入量,每天宜降低到10克以下,最好保持5克左右,总之,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以便有效地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