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8日下午,北医院治未病中心、中医健康教育专家袁尚华主任医师受邀来到北京市外服办,进行了一场洋洋洒洒、别开生面、中西融合的健康饮食教育,历时2个小时。
袁主任先从中西医健康的标准、健康的理念讲起,生动阐述饮食、运动、情绪、起居、环境是人健康的五大基石,而饮食是关系人身心健康的最重要一环,现在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脏病及过敏性疾病等都是“病从口入”。传统西医有七大营养成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水,而实际上对人体功能有重要作用的不只这些,比如花青素清除自由基的作用是维生素C的20倍。袁主任还提出了整体营养的观念,建议吃食物最好吃食物的整体。比如一粒小米在适度条件下可以生长成谷苗并结出谷穗,说明未脱皮的小米粒含有谷苗生长所需要的所有的营养要素。而脱了皮的小麦、大豆都不具备生长能力。小麦皮里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面粉里含量就少多了;吃豆腐不如吃黄豆,因大量的卵磷脂也许就在豆子的皮里;吃香油不如吃芝麻或芝麻酱,因为芝麻酱里含有大量的钙、锌等微量元素。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土豆、地瓜绝对不等于碳水化合物,也不等于淀粉,更不等于糖,而是他们含有七大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膳食纤维这些具有排毒功能的物质。得糖尿病的原因是运动少,吃动不平衡,其次是油腻太多,营养不平衡,再次就是吃糖和精加工食品多,而不是吃原生态的植物。
中医讲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袁主任还分析到相对于讲求营养成分,中医饮食理论强调食物的四气五味。四气是指食物有寒热温凉的属性,比如辣椒是热性的适合寒性体质;梨是凉的适合热性体质饮用;五味是指食物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入五脏。现代营养医学建议每天吃植物性食物应占到70%以上,每天要吃20种以上食物。为此袁主任总结十大健康饮食建议:①主食为主,日5-8两,谷物为主,适量薯类,少量豆类;②切记高蛋白高脂肪饮食过量,动物蛋白每天不超过g:一个鸡蛋,50g肉或奶类ml为宜;多食植物性食物含大量素食纤维,会降低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疾病发生;③适量蔬菜水果,每日蔬菜g、水果g左右,但不能代替主食。蔬菜要炒、炖、蒸以及凉拌搭配,避免油腻过多;④菌类藻类每天50-g左右;⑤坚果50g左右;⑥食物五色五味,搭配丰富;⑦吃阳光下自然生长的时令食物;⑧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温性或凉性食物;⑨尽量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食品;⑩细嚼慢咽,不吃烫食,少食冷食,尽量少吃腌制、熏制、煎制食品,水果和坚果最好放在两餐之间,早吃好、午吃饱、晚餐少。
该单位主管食堂工作的领导及相关人员20多人,认真听讲,仔细记录,受益匪浅。袁主任的讲座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大家都认为这场讲座非常及时,让职工吃出营养,吃出美味,吃出健康,对开展单位食堂工作大有裨益,必将有力提升该单位余职工的健康水平!
本文为原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室发展战略:未病先防,防病求本,医健协同,中西融合,综合调理,整体预防,防治一体,健康中国。
东方健康管理愿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欢迎前来北医院健康体检、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