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委屈胆固醇了,看看科学家们的新研究

近年来,随着动脉硬化症、冠心病等高脂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对食物中的胆固醇很抵触,平时不仅不敢吃肉,甚至鸡蛋都很少吃,害怕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等问题。然而,胆固醇低了真的好吗?

看看最新的科学研究:

一、胆固醇与寿命

最近英国《柳叶刀》杂志及《美国老年病学会》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低胆固醇会增加死亡的危险,其中人们称之为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者患致命的心力衰竭的风险会降低。据国外有人对余名70岁以上的男女老人连续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体内胆固醇水平高的比胆固醇水平低的人群生存率高15%。同时证明的现象还有来自北京长寿老人的调查,40个长寿老人中,30个爱吃红烧肉。

二、胆固醇与老年痴呆及脑神经营养

年哈佛大学JosLin教授研究发现“大脑中缺乏胆固醇,不仅影响神经功能还破坏机体正常代谢”,这个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PNAS”上。研究表明,健康的大脑需要大量的胆固醇才能使神经正常生长和工作。糖尿病患者体内,促进胆固醇合成的SREBP2表达下调,脑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可导致老年痴呆等众多精神神经方面的疾病。

其他研究也表明,当血液内胆固醇含量低于mg/ml时,患老年痴呆的概率比mg/ml的高2倍。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过于害怕胆固醇,平时吃素食过多,肉食过少,导致体内胆固醇值降低,从而影响了精神状态,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等情况。

胆固醇也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脂肪酸,它对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大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大脑里面分布着密密麻麻的神经网状组织,就好比是无数条串联的电话线,而信息要想从这张“网”里顺利传递,就必须要有“电流”。为了避免漏电,在神经细胞突触接头处,就需要包上一层绝缘胶带,以防止信息传递中断,而这个“绝缘胶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胆固醇。所以一旦胆固醇摄取不足,脑部神经细胞情报的传递就会受到阻碍,从而使人的情绪发生异常,不是过度兴奋,就是过度压抑。

在一项长达6年的营养普及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胆固醇过低能导致认知性障碍。因服用他汀类药物或者遵循低胆固醇饮食习惯而造成过低的胆固醇的人群,他们的短期记忆和反应能力都要比胆固醇指标正常的人群低。胆固醇过低可增加男性晚年抑郁的可能性。年,一项荟萃分析将年到年的63项流行病学研究做了详细评估后发现,有自杀倾向的病人,他们的总胆固醇、LDL胆固醇、以及HDL胆固醇,相比没有自杀倾向的健康人群要低很多。

三、胆固醇与癌症

胆固醇水平与癌症发病率关系1980年美国研究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与癌症发病率关系的报道指出:体内胆固醇水平低于190毫克的人,得结肠癌的机体是胆固醇水平较高的人的三倍。为什么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低就容易得癌症,其秘密是什么?美国、瑞士的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在人体血液的白细胞中有一种称为“噬异变细胞白细胞”,它可分泌出一种抗异变素来杀伤和吞噬异变癌细胞,从而使癌细胞失去活力。血液中胆固醇是维持这种噬异变细胞白细胞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如果血液中胆固醇含水量量过低,噬异变细胞白细胞对癌细胞的辨别能力和分泌抗异变素的能力显著降低,胆固醇具有一定的抗癌能力,其奥秘即在于此。实验证明,小鼠淋巴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比较,前者胆固醇的含量显然减少(只是正常细胞的一半)。如果在脂质体(抗癌药物载体中增加胆固醇的含量,然后通过淋巴瘤细胞的融合而增加细胞膜中胆固醇的含量,结果由于调整了胆固醇含量,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就受到了抑制。

高胆固醇竟然是这4类癌症的“保护因子”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胆固醇与常见的4种癌症的死亡率下降和生存率改善相关。该研究共经历14年,调查了超过万患者,发现高胆固醇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死亡风险下降有关。该研究共纳入了例患者,其中例肺癌、例乳腺癌、例前列腺癌、例肠癌。研究者校正了可能会影响死亡率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分析了英国最常见的10种癌症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对于已经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如果同时患有高胆固醇,这样的患者的死亡率更低。与相应的患者性比,有高胆固醇的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降低22%,该数据在高胆固醇的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患者中分别为43%、47%和30%。

四、如何看待胆固醇对心血管的作用

然而,一些治疗心脏病的医生总是劝人们特别是冠心病患者,将体内胆固醇水平控制得越低越好,他们声称150毫克是“理想”水平,而180毫克是应该努力达到的“正常水平”。那么,应当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磷脂在血浆中起着乳化剂的作用,影响胆固醇与脂肪的运输和沉积。静脉给予磷脂,可促进粥样硬化斑的消散,防止胆固醇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因此多吃些含磷丰富的豆制品等食物,以维持血液中磷脂与胆固醇适宜的比例,便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一把钥匙

体内胆固醇含量高,并不一定能引起血管硬化性心脑疾病,因胆固醇在血管内膜上沉积形成斑块,需有先决条件,那就是要有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的因素,血管内膜损伤后,胆固醇才易沉积在损伤的部位上形成斑块,引起血管硬化。血胆固醇不高,只要血管内膜有损伤,胆固醇,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氧化后形成氧化型LDL-C后,容易沉积到损伤的部位,致血管硬化。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血胆固醇并不高,却有动脉硬化、冠心病和脑栓塞等血管性心脑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状态下,体内的许多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C;多酚、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等都能抑制LDL-C氧化,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因此,人们不要惧怕胆固醇,但也不要摄入过多,否则对人体确实会造成危害。

五、总结:胆固醇的主要生理功能

(1)形成胆酸:

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其易于与小肠中的酶作用。在小肠尾部,5%~95%的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

(2)构成细胞膜——人体每一个细胞都需要胆固醇: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包围在人体每一细胞外,胆固醇为它的基本组成成分。有人曾发现给动物喂食缺乏胆固醇的食物,结果这些动物的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细胞的破裂。因此,可以想象要是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

(3)合成激素:

激素是协调多细胞机体中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矿物质等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

六、如何补胆固醇

在生活中我们常可见到有些老年人吃煮鸡蛋时丢掉蛋黄,固然鸡蛋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但它也含有许多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如: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还含有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卵磷脂。卵磷脂内含有合成神经活动传递物质的原料,对维持记忆力、思维和分析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不吃鸡蛋或只吃蛋白、不吃蛋黄的做法不利于身体健康。一个鸡蛋含胆固醇仅为mg(毫克)左右,何况胆固醇的摄入由每日mg增加到0mg时,机体吸收率则由30%降至8%,体内合成也下降,故没有特别禁忌,每日食用1-2个鸡蛋是可以的。

华纳之康珞铂键——有机富营养特种鸡蛋(富含深海鱼油的鸡蛋)

年发售

过你想要的生活

愿你我在自己的时间流浪

《虹说健康》往期精彩回顾

→请牢记致命的用药混搭(修订)

→为什么我们只需要极简的护肤?美白针`要美还是要命?

→为什么医生总爱说“避免辛辣”?

→跑步到底伤不伤膝盖?权威期刊这样说!

→健康长寿的秘密“你怎么想”比“你怎么吃”更重要!

→「警惕」餐后发作性腹痛的起因及症状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迎专家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yd/1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