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支持的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
已经迎来了大结局
剧中的急诊科随时都会上演
与死神对峙的生死大战
有起死回生的奇迹
也有无法挽回的生命
透过一个急诊科我们看尽了人生百态和生死离别
现实中的急诊科是什么样的?
有那么夸张吗?
真正的急诊科医生长啥样?
这一次,跟随小编的镜头
去认识一下济南的急诊科医生
和他们的真实工作吧
△医院急救中心
乱问环节
看过最近热播的《急诊科医生》吗?里面的剧情真实吗?靠谱吗?
医院孙旭方:看过几集,感觉还是比较真实和靠谱的。
医院王志勇:就看了两集,没什么印象了。
山大二院赵洁:剧中还是有些美化了,医生们的白大褂都跟全新的一样,现实中可并不是这样……
其他医生均表示没看过,因为工作太忙,下了班只想睡觉。
为什么医生的口袋里都装着那么多笔?
山大二院赵洁:你听说过一种说法吗?你在医生面前丢一个手机和一个钱包,没人会捡,但是你放一支笔在桌上,一定会被医生拿走。
医生要不停的做各种诊断记录,签字笔是最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每个医生口袋里都至少放着一支蓝色签字笔、一支红色签字笔和一支瞳孔笔,加上脖子上挂着的听诊器,组成了医生的标准配置。
医院最忙最累的科室,为什么选择来急诊科工作?
医院王志勇:在我看来,急诊科是最锻炼人的也是最能体现医生价值的地方,是急危重病患者的生死第一关。
山大二院张亮:急诊科其实是一个很能带来幸福感的科室,当看到危重病人被成功抢救,成就感还是很强的。
山大二院赵洁:没觉得急诊科有什么特别或者不好,既然来到这就好好干。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感觉急救科的医生最常用的就是心肺按压和电击“除颤”了,现实中也这样吗?
山大二院张亮:没错。不过现实中我们一般都用心脏按压仪进行心肺复苏。呼吸机、心脏按压仪和除颤仪是急救工作的三大法宝。
△抢救室“三大法宝”
医院王志勇:心肺按压虽然很关键,但是在现实中并没有电视剧中表现的那么神,似乎按压几下就能起死回生。基本上,需要进行心肺按压的患者,都是心跳呼吸已经停止的,通过心肺按压成活的概率在现实中也就一成。
急诊科医生是不是很少做手术?如何与其他科室配合?
山大二院张亮:医院的情况不同,医院急诊科医生一般不会参加各种大型手术。急诊科医生的主要责任:在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重症监护室从事急诊、急救和危重监护治疗工作。
医院毕延萍:医院,急诊会设有全科、内、外、妇、儿等专科诊室,也会设有急诊病房。急诊科医生也是会参与大型手术和重症治疗的。
医院曹立军:急诊科医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命!所有急重症病人来到急诊科,首要的事情就是把病人的生命体征从不稳定变成稳定。然后是明确诊断,以便进入下一步治疗。病人进入稳定期,有些可以出院,有些再转入各个专科,有些则是留在急诊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
问一个犀利的问题,有人说急诊科的医生都所学不专,看不了危急重大疾病,你们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医院王志勇:这种说法其实是很不对的。尤其是我们医院,急诊科在全国排名第四,采用创伤救治一体化模式,急诊医生全部由各个科室的专家组成。遇到再紧急凶险的病患,急诊科完全能应对。
医院孙旭方:确实有部分人对急诊存在着误解,觉得只是一个“过渡科室”。其实作为急诊科医生,知识面必须要广,因为很多疾病都有不确定性,所以他们要边抢救、边检查、边诊断,每一个急诊科医生都是全科大夫。
曾有一名女性患者来院时表述是肚子疼、腹泻,按照正常的情况医生一般都会考虑是肠胃疾病,但是经过询问,再结合患者符合育龄初步判断就有可能是“宫外孕”。在瞬间做出决断,确定抢救方式,医院真正实力的体现。
医院冯志鹏:急诊科是很重要的一个科室,怎么可能是所谓的“二把刀”医生,况且医学院是有急诊专业的,希望大家能消除这种误解。
遇到经济困难的急诊病人没钱治病怎么办?医生会捐钱吗?
急诊医生们说啦,电视剧中医生垫钱给病人治病的情况其实有点扯了,医院都开设了急诊绿色通道,本着生命权高于一切的原则,不管你有没有家属签字有没有钱,都会先实施救治。
在急诊科见多了生离死别,对待死亡会不会很冷漠或麻木?
医院孙旭方:不会。病人没能抢救过来,还是挺难受的。尤其是年轻人和小孩子,真的感觉非常惋惜。
山大二院张亮:有时候连续遭遇病人抢救失败,整个人都会变得很抑郁。
医院王志勇:我们比一般人更能体会生命的脆弱。
医院陈静:急诊科是个“看世间温情与炎凉的窗口”,尤其是我们脑卒中科,病患大多是上年纪的老人,真的有那种怕花钱而不舍得给老人用药和治疗的儿女……这些儿女才真的是冷漠和麻木……
△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吞灯泡和认定自己肚子里有只猫的奇葩患者?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些意外了,医院的十个急诊科医生,竟然都没有遇到过“吞灯泡”的,看来济南人民的好奇心没那么重嘛……
医院王志勇:吞灯泡的没有,倒是有吞图钉的……一个十六七的男孩子,为了和同学打赌逞强,吞下了几枚图钉,还把四个签字笔芯头从肚挤眼里塞了进去……(瞬间感觉吞灯泡都弱爆了)
山大二院张亮:我曾经接诊过一位小伙子,腿部受了伤,非说一只小鳄鱼从伤口里钻进去了,非要做CT…我跟他解释了半天根本听不进去,最后生气地走了……(这真的有点难办了,总不能抓一只鳄鱼来假装治好了)
假设警察和杀人嫌犯同时受重伤,先救谁?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也是答案一致:
在医生面前,病人没有职业身份的差别,一律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决定先救谁。
医院孙旭方:抢救工作争分夺秒,忙起来也根本顾不得谁是谁。
医院王志勇:从个人感情角度出发,假设真的存在只有一个医生一台设备只允许救一个人而病人的情况又差不多的这种情况,或许我们会选择先救警察。不过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
△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抢救时如果需要剪坏病人的衣服,会提前征求家属意见吗?
嗯,这个问题又是异口同声:
以前不会,现在会!
医院孙旭方:情况不是太危机的话,会问的,如果情况十分紧急,或者病人根本无法脱衣服,我们会当机立断,该剪还是得剪!
医院王志勇:曾经有个急诊病人,我们还没问她,她自己就嘱咐我们不要剪她的衣服,又扭头对家属嘱咐,万一医生把衣服剪坏了,也别扔,捡起来拿回家……(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件衣服……)
剧中江晓琪从美国博医院担任副主任医师,现实中有这么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吗?
医院王志勇:哈佛博士毕业一回国就成了副主任医师,这根本不可能。
在医生这个行当,不管从多厉害的学校毕业,不管有多少科研成果,到医院工作都要进行规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拿到规培证书才有资格行医。博士规培一年才是住院医师,再到主治,然后才是副主任医师,这个过程能力再强也不允许跳过。
毕竟医学是经验学科,不是学富五车就可以直接治病。
从业生涯中,有没有难忘的经历?
山大二院张亮: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三岁孩子,他的父母都是跑长途大货车的,因为爸爸疲劳驾驶导致车祸,其实车祸本身不是太严重,父母都没太大问题,可是孩子从妈妈怀里摔落在车内,医院的时候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了。因为我自己的孩子也三岁,所以特别希望能救活他,我和另外一个医生不间断的做了两个小时的心肺复苏,可惜没能发生奇迹。气的我忍不住狠狠地骂了孩子父亲一顿,真的太不负责任了。
医院孙旭方:就在前不久,一个6岁的小女孩坐副驾驶出车祸,先是车内撞击受伤,又被弹出的安全气囊打伤,我们对这种年幼的孩子都额外的重视,整个急诊科的医生几乎全员上阵,可惜也没能抢救过来。大家都非常难过,父母不遵守交通规则,疏忽大意害了孩子,真的太可惜了。
医院陈静:我们脑卒中科主要针对急性脑血管脑梗患者,曾经有一位0级的脑栓塞患者,医院的时候全身都不能动了,我们习惯性的向家属解释要做的各种检查和治疗,没想到患者家属都是医生,只对我说了一句:什么都不用解释,医生你尽管去治。因为节省了宝贵的时间,抢救的非常及时,这位老人康复出院了。一般这种0级患者大多会瘫痪。
所以家属能够信任我们、理解我们,真的很重要。
医院王志勇: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去年那个钢筋贯穿身体的案例了。那个病人就是我们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救过来的,手术过程需要把人整个“切开”(同时将头颅、胸腔、腹腔打开),难度非常非常大。七个小时的手术,病人保住了性命,创造了医学奇迹。
大家还记得这个轰动一时的事件
和那两张超级震撼的图片吗?↓↓↓
来认识下我们济南的急诊科医生吧
山东大学医院
王志勇
急诊外科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从业14年
▼
曹立军
急诊科EICU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从业12年
▼
医院
毕延萍
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副主任医师
美国密西西比医学中心博士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硕士
从业22年
▼
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
医护人员们
▼
焦守海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临床医学硕士
从业6年
▼
冯志鹏
急诊内科主治医师
青岛大学医学院急诊专业硕士
从业3年
▼
医院(齐鲁二院)
张亮
急诊科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在读博士
从业7年
▼
赵洁
急诊科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在读博士
从业6年
▼
济南市医院
孙旭方
急诊科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硕士
从业14年
▼
陈静
急诊脑卒中科主治医师
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从业6年
▼
刘殿伟
急诊脑卒中科主治医师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硕士
从业7年
▼
引用电视剧里的一段台词:
做急诊科医生的
老婆觉得你不管家
父母觉得你不孝
亲戚觉得你不亲
朋友觉得你很装
未婚的觉得你有问题
相亲的觉得你没诚意
已婚的觉得你有外遇
离婚的觉得你有目的
如果身边有做医护的
你得天天请他们吃饭
反正他们也没时间去
因为
忙忙忙
经过与这几位急诊科医生面对面的交流
小编真的感觉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急诊科医生以及所有医护工作者
给予更多的理解、信任以及尊重
”急诊是什么,
就是人命关天的医者仁心“
“那些患者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来找我们,
他们就是我们一天的几十分之一,
可对于他们来说,
我们是他们的全部。
最后的最后,小编想说:
当前的医患关系在部分人心中已经异化为消费关系。
这样的观点和逻辑是非常荒唐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东西都可以交易买卖,唯独人的生命除外。你花了钱可以买来你喜欢的任何商品,但你的生命和健康是花钱就能买来的吗?如果把看病当成商业交易,不仅是对生命的亵渎,也是对医生的侮辱。
文:听萱图:doud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