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目前临床中改善颞部凹陷最为主要且安全而有效的方式为透明质酸填充。随着治疗数量的增加,注射填充颞部的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提升,但也存在因为解剖结构的不熟悉以及产品的不当选择等原因带来诸如失明、脑栓塞、肺栓塞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报道,全面而熟练地掌握解剖是提高注射技术的前提,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周劼,,付晓慧,陈媛
医院
本文发表于《中国医疗美容》年第7期
DOI:10./j.issn.-..0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56例求美者,男性5例,女性51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为32.2岁,所有求美者颞部均使用透明质酸进行注射填充。根据颞部凹陷严重程度的不同,24例采用锐针注射,32例采用锐针与钝针相结合的方式。锐针填充层次为骨膜浅层,钝针填充层次为颞浅筋膜与颞深筋膜之间的疏松组织层。所用透明质酸产品为CFDA批准使用的产品。
1.2术前准备
治疗前常规在同样光源下行正位、45°位、侧位拍照并存档。由于多数人两侧颞部凹陷的程度并不对称,所以在注射前需对求美者两侧颞部凹陷程度进行充分地评估,预估每侧颞部填充所需剂量。视诊时主要注意皮下可视的血管走行方向,触诊时主要探查动脉搏动及其走向,并标记上述血管位置,以便于注射时避开。
1.4注射方法
1.4.1锐针注射
根据颞下隔膜的体表投影,大致为眉尾与耳轮角的连线,将颞部分为颞上区与颞下区。颞上区采用锐针注射填充,其层次为骨膜的浅层,锐针进针点分为A、B两个点,A点位于眉骨的骨性突起点与额颞分界线外上方所触及的骨性凹陷点。B点位于额颞分界线、眉上1cm,再向外1.5cm处。A点可提升、外展眉尾,过渡额颞部的形态;B点可衔接额颞部与颧部、眶周的形态。注射前不排空针头的空气,或可将针头充盈2%利多卡因,于A点缓慢垂直进针至轻触骨膜表面,此时针尖保持固定,避免位置移动,回抽未见血后,匀速缓慢推注透明质酸,填充达满意效果后,更换针头,于B点进行上述操作的注射。对于颞部凹陷较浅且面积较小的求美者,仅用锐针于颞上区填充即可改善。对于颞部凹陷较深且面积较大者,需结合钝针于颞下区进行注射以改善并过渡整体形态。
1.4.2钝针注射
钝针注射层次为颞浅筋膜深面的疏松组织层,又称为颞浅间隙,进针点选择为颧弓上方与发际线前缘交界处,2%利多卡因先于进针点进行局部麻醉,先用23G锐针穿破皮肤,将25G钝针充盈2%利多卡因或排空针头空气,于进针点进入,此时用左手拇指与示指捏起颞部皮肤,使钝针可以顺利进入疏松组织层,在此区域内行“扇形”缓慢均匀注射,动作轻柔勿暴力,将颞下区与颞上区及颧弓过渡平顺即可。
*详细过程及图示说明请参考原文
2临床结果
手术后同样于同样光源下行正位、45°位、侧位拍照,单侧颞部填充量为1~3ml,术后即刻颞部形态改善明显。锐针注射部位,多数求美者反馈咬合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酸胀感,在3~5d逐渐消失。钝针注射部位虽有些许不平整,但按压塑型后可平整。术后随访3~6个月,颞部形态自然、平顺。求美者对颞部术后形态满意,未出现感染、红肿、形态凹凸不平等不良反应。
*典型案例请参考原文
欢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