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我们该如何预防?
全净通先给大家讲讲心脑血管疾病是怎么形成的。
大家都知道水管不注意清洁就可能会被杂质、沉淀物堵住,而无法正常供水,时间长了水管就会彻底报废!其实我们的血管也是一样,一不小心也很容易造成堵塞,一旦堵塞,身体就可能瞬间“垮掉”。
而堵塞血管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它是如何形成的?
在聊血栓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它们就像两支任务不同的军队。
凝血系统的作用
简单来说就是使流动的液体状血液变成不可流动的凝胶状态,比如伤口结的血痂就是凝血系统作用的结果。
抗凝系统的作用
是将凝胶状的血液溶解变回流动的液体,保持血管壁平滑,防止凝胶血块堵塞血流。
它们相互对立总是掐架,正常情况下谁也奈何不了谁。但是如果抗凝系统出了某些状况,现有平衡被打破,凝血系统强势,就会为血栓的形成埋下隐患。
血栓形成具体是咋回事?
血栓其实说白了,就是血液里一些物质,比如不溶性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在凝血系统作用下抱团形成的比较激进的小团体。
这个小团体也不是一蹴而就,除了抗凝系统出状况导致凝血系统强势,还需满足三个条件
条件一:血管损伤如果血管内壁出现了破损,凝血系统就会调集人手前去修补。
不溶性纤维蛋白和血小板会在伤口处形成包围网,将经过的红细胞和一些其他物质控制在其中形成血块修补创口。
因为抗凝系统处于弱势,即使受损部痊愈,血块仍然会增加,当达到一定大小时就形成了血栓。
条件二:血流缓慢由于久坐、缺少水分和运动等原因,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会减慢。
这会使血液中的不溶性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更容易凝结成块。这些正常形成的凝胶状血块淤积,就会逐渐形成血栓。
这个过程就像河道中的泥沙,因为水流缓慢而堆积在河底,造成河床越来越高最终阻塞了河水的流通。
条件三:血液粘稠人体血液中正常会含有一定量的脂质,比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但是一旦因为饮食和缺乏运动等原因含量超标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变成”垃圾“。
由于血液粘稠血流的速度也会变慢,“垃圾”越堆越多就形成了动脉粥样斑块。
这些斑块不但会堵塞血管而且还是“不定时炸弹”,随时会破裂流入血管,引起凝血系统反应。
血小板和不溶性纤维蛋白会凝结成块将流入血管的油脂包裹在其中,就这样形成了血栓。
最大的帮凶——久坐。
01、不利于清除血管内斑块,长期久坐不动不利于“好”胆固醇清除动脉里的斑块。
02、增大血栓风险英国《皇家医学会志》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每天固定一个坐姿3小时以上的人,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是其他人群的2倍。
03、堵塞心血管久坐时,血液流动缓慢,脂肪酸沉积在血管,易阻塞心脏血管。
04、让脑部供血不足久坐会让血液循环减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损伤大脑。
知道了如何形成心脑血管疾病,那让我们再来看看该如何预防。
很简单
——站起来!
站起来有助长寿,这不是忽悠,是有科学依据的。站立是一种很好的“运动”。站立时,心率平均每分钟会加快10次,人体每分钟能多燃烧0.7千卡热量,1小时则是50千卡。英国研究证实,如果能长期坚持每周5天、每天累计3小时的站立,效果堪比跑了10趟马拉松。
简单站立人人都会,不妨试试这样站:
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双手抬平放于体前;身体慢慢匀速屈膝下蹲;膝关节屈曲至°~°即可。
温馨提醒大家:不是连续坐三四个小时才是久坐,建议每坐1小时站起来10分钟,站起来眺望远方、拉伸四肢、散步等舒缓运动均可,甚至起身倒一杯水喝都行。
为了配合站立动作,我们坐着的时候也可以做一些动作,防止血栓和斑块的形成!每天一次防好血栓4个小动作,10分钟
1、足尖运动站立或坐立,将双脚脚尖着地,尽量与脚踝保持水平,以脚尖为支点带动足部向后上下移动10至15次。
2、按摩腿肚左腿自然弯曲,弯下腰用左手轻轻按摩小腿肚10至15次,换右腿依次重复,可有效促进腿肚血液循环。
3、足跟运动坐立,将双脚足跟着地,尽量贴近足踝,以足跟为支点带动足部上下运动。向上移动时尽量向足踝靠拢,重复10至15次。
4、抱膝盖旋转坐立,双手抱住左脚膝盖,旋转5至10次,向右旋转5至10次,换右脚重复同样的动作,亦可双腿同时进行。
来吧,一起站起来~
全净通全体工作人员祝大家健康快乐无期限……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