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年学术年会(CNA)上,中国医院李德天教授首先指出,透析脑水肿是血液透析透析失衡综合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透析急性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主要是透析过程中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出现以神经、精神系统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持续数小时后逐渐消失。轻度失衡时仅有头昏、头痛、焦虑不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严重可有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昏迷甚至死亡。透析脑水肿的CT影像学检查中,灰白质界限消失,不能区分(图1)。
图1.透析脑水肿灰白质不能区分
透析脑水肿产生的机制透析脑水肿的产生与渗透压、酸中毒、血管阻力和水通道蛋白有关。每次规律性透析血浆渗透压至少降低30mOsm/(Kg·H2O),如果超过一定界限临床将出现肺或脑水肿相关症状。Walters等报道,患者透析前后脑水容量增加3%,但没有患者出现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作者明确指出,规律性稳定透析患者,透析后可以引起脑容积增加。酸中毒也是透析脑水肿产生的机制之一,脑脊液存在明显酸中毒,其机制可能是脑内有机酸增加,H+取代了细胞内与蛋白阴离子结合的Na+、K+离子,游离的Na+、K+离子渗透活性增强,进而引起脑水肿。常规透析过程中患者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肺水肿和脑水肿,表现为肺血管阻力和颅内压增加。水通道蛋白AQP4和AQP9与脑水肿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尿毒症大鼠组织中AQP4和AQP9表达明显增加,与二者在尿毒症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呈一致性。
透析脑水肿的防治采用低透析液流量低血流量的低效透析,适当延长透析时间不影响尿素氮的清除,适合临床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同时要避免使用大面积、高效透析器透析时间不宜长于3小时。
可调钠透析是在透析开始时以高钠透析液使血钠增高,随着透析时间延长,透析液钠浓度逐渐下降,透析结束前降低透析液钠浓度在血钠水平以下,使血钠水平在透析结束时下降至正常,减少了高钠透析的并发症。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是连续性的,且其血液和透析液流速缓慢,清楚尿素等溶质的速度缓慢,机体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临床研究证实该方法能有效降低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但是成本较高。
甘露醇和高渗糖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减少血浆与脑组织的渗透压差。但甘露醇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其可加重残余肾功能的损害,且代谢慢,在下次透析时清除甚至可真假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因此,用甘露醇预防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时需权衡利弊,谨慎使用。高渗糖由于葡萄糖代谢快,但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异常,高渗糖可加重体内糖代谢紊乱。
《肾脏时讯》现场采写~凯德传媒《肾脏时讯》发布!凯德传媒《肾脏时讯》为凯德传媒旗下学术平台之一致力于肾脏病领域学术及会议活动的推广与服务,若您有任何疑问,或有相关的广告合作、会议合作或活动信息需要发布,欢迎您致电或邮件至webmaster
kdmedia.白癜风能治愈吗白癜风治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