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论坛攻城记3大抵是一场不虚

北京根治痤疮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52.html

攻城记·尼泊尔

图文

崔竞匀

级经管学院、学勤书院

攻城记

尼泊尔

01

加德满都

烟尘中的四百八十寺

无论在哪篇游记中,尼泊尔最引人心生向往的大概就是“世界上幸福感最高的国家”了吧,所谓佛庙多于建筑,神多于人的国度,的确不假,googlemap上首都加德满都市中心密密麻麻的佛庙建筑几乎可以让人生出密集恐惧症,而走在形状错落颜色鲜艳的低矮楼房中,“五步一庙,十步一寺”似乎也说得过去。

由于是志愿者之行附加的一天探访,时间未免仓促,所以哲学博士在读的当地接洽人BJ只带领我们前往了三处“景点”——苏瓦扬布佛塔猴庙、湿婆庙即烧尸庙、奇异博士取景地杜巴广场。

猴庙具体位置

登山沿途

级台阶快速爬起来由于陡而变得吃力,好在沿途的猴子坐等喂食的样子足够逗趣。犹忆起去年峨眉山的猴子没这般礼貌,是一幅有组织有纪律的强取豪夺的模样,大概是香火旺盛的佛寺的吸引力,心存佛心的来来往往,路边乞讨的人都格外多,花足够便宜的20卢比(16:1)买些饼干犒劳一下传说中释迦摩尼座下的猴子猴孙又何乐而不为呢。自然,猴群也没必要作出一幅与人为敌的霸道样子了。

登顶可以俯瞰整个加德满都谷地的风光,大概是由于建筑普遍三层以下高度,不似国内一般动辄非得登到几百几千米才能叹一句“会当凌绝顶”。

若论建筑论风格,最中意的还是湿婆家的烧尸庙;论及禅意韵味,也以此为最深刻。帕斯帕提那神庙(PashupatiNath)是尼泊尔最著名的印度教神庙,俗称“烧尸庙”。相传是为祭祀湿婆(Shiva)神而建,如今这里是印度教徒的火葬祭奠地方。

烧尸台对面的小山坡上建了许多佛龛,供奉着代表湿婆大神的“林迦”。它是印度教大名鼎鼎的“众神之王”——湿婆的化身。在尚未了解其里面是什么内容之时便感受到了仿佛失落文明的古朴神秘气息,但与烧尸庙火葬场般肃穆的气息亦不相同,反而透着郊外公园的悠闲与自在,不知是不是身为游客参访的缘由了。

中国,死亡以黑色和白色象征,表现天人永隔的惨痛;而在尼泊尔,死亡是由橙色的鲜花、红色的蒂卡和金黄的绸缎来象征。死者经由圣水的洗礼后,安置在烧尸台上火葬。而洗礼过程中口袋里的钱财物品则会被扔到河水中,虽说死者为大,但受贫穷所迫,依然有人会淌在河水中寻捡财物。

卷起牛仔裤,在“圣河”中寻找财物的少年

巴德岗的杜巴广场,恰逢“神牛节”,神牛节又叫盖·加特拉节,是当地人纪念去世亲人的节日,传说牛能够指引死者的灵魂升入天堂。尼泊尔人会把已经去世人的照片摆在神牛模型身上,一起涌向皇宫广场。不同于中国的哀悼,尼泊尔的祭奠弥漫着欢乐热闹的气氛,大大小小街道延续的香火,乐器的鸣奏,游行的男男女女相对敲击木棒,广场上挤满一座塔的人群,甚至小贩售卖的花花绿绿的棉花糖……仿若一场齐家欢的庆典。

“孔雀窗”

就像每个稍微有名气的旅游城市都有那么一条“街”,加德满都也不例外。泰米尔地区是吸引国际游客shopping带旅游纪念品的不二之选。虽说烟尘缭绕,悬挂在店铺之外的服装饰品都蒙尘不少,也还没掩盖其鲜艳至极的色彩。

02

博卡拉

费瓦青翠与雪山皑皑

支教的城市即是博卡拉,课余自然也零零碎碎去各处值得一玩的地方探访了一番。游湖、雪山、滑翔伞,各有不一样的景致和滋味。

尼泊尔时间,凌晨4:55,半山顶,夜半城火。

天公不作美sunrise爽了约,掩盖在重重雾霭后,没能展现从山端蹦出的绰约身姿,果然提前祈祷什么的不如天算。翘首以盼了一个小时的百分之九十中国旅游团只得放弃日出这一全球都可看的景观,但好在snowmountain浮出云雾弥补遗憾,着实惊喜,默默替早早下山的游客惋惜几声好了。

日出前夕,仿佛从南端乍现的天光

排排坐的椅子被景点开发方搬走了,人也陆陆续续离开,司机小哥则不知怎么让我们明白北方大概率将有雪山现形,于是当然是继续等待了。

盆地,whiteriver,村庄,山脉,云层,背倚雪山

当云层渐渐消散,当白雪褪去面纱,只不过还是冰山一角。

司机小哥解说,精准的对比图

滑翔伞无疑是尼泊尔必须尝试的旅游活动了——

PhewaLake湖心洲,降落地之一

LikeWind

整装待发

等风来

走起跑起

双脚离地

我慢慢地听风撩过的声音

紫与黄相间的滑翔伞被风鼓满

弧成一道完美的曲线

脚下苍翠欲滴山峦,头顶万丈高空白云

四千米的高空的气体自带诱惑人的气息

俯瞰湖对岸的WorldPeacePagoda

山峰也仿佛踏在脚下

近湖的Swinging

是起飞版海盗船

PhewaLake色泽碧绿

泛起青黑色的光芒

是风是天空

是心跳是你

03

云端学校

这些野生的花朵

山路半个小时,全然无修饰的石块路,花花绿绿散发着咖喱味和霉味的拥挤车厢,全凭臂力悬挂在车外的售票员,车顶上迎风摇晃身着校服的中学少年,以及在后排颠到高频率左右飘荡的我们。但仿佛所有的煎熬都在呼吸到山上的空气那一瞬间,烟消云散,然后在看到孩子们的那一瞬间,变成历尽艰苦后的甘来。

一见到我们就会双手合十说“namaste”进教室前总要询问“mayI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nxiwb.com/nqshf/38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