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肩上扛着多大的压力?
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答案。
但你最应该担心的压力,
可能是——血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9%,也就是说,每4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高血压患者。大多数人对高血压并不在意,平日里也不会多加控制。这一“压”就压出了心脑血管并发症,带来致命风险。
5月6日上午,67岁的杜阿姨顺利出院了,从心内科到神经外科,曲折的住院经历让她深刻意识到血压控制的重要性。
上个月底,杜医院心内科就诊。“医生,10天前,我这头就晕得不行,每天反反复复好几次,每次都要持续个5分钟左右,可折腾人了。”她扶着自己的脑袋说。
医生查看杜阿姨既往病史发现,她得高血压已经20年,平时血压控制得一般,而且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并发症——房颤。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医生先让她在门诊测个血压,这一测测出个令人咋舌的指标——血压:/mmHg,属于3级高血压,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就在杜阿姨住院第二天,她突然丧失语言功能,右侧肢体也使不上力,频繁呕吐。该院心内科主任刘腊平立刻安排她做了头颅CTA以及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
图
被堵住的血管
图
疏通后的血管
刘主任见状迅速联系神经外科主任吴恒刚前来会诊。吴主任检查病人情况、研究病情后,决定为杜阿姨实施DSA下急性脑血栓动脉取栓术,手术十分成功。血栓取出后,杜阿姨的大脑中动脉再次通畅。
据介绍,房颤导致的脑栓塞致残和致死率高,是名符其实的“隐身杀手”。一旦发生脑栓塞,过去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
医院引进DSA后逐步开展“动脉取栓术”,手术的方法是将堵塞在脑血管内的心源性栓子取出使血管再通,改变预后。这是目前治疗动脉栓塞最新最先进的一种介入微创治疗,为该院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图
术前血管堵塞
图
术后血管疏通
高血压—房颤—脑卒中房颤和高血压都是心内科常见疾病,二者关系尤为密切。研究显示,50%以上的房颤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不仅会显著增加房颤的发生风险,还会显著增加房颤患者发生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大,久而久之会导致心肌肥厚缺血、心肌间质纤维化,最终诱发房颤。而房颤是脑卒中最大的“储备军”,脑卒中的发病中大约有20%归因于房颤。
这是因为血压偏高使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会淤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发生心房颤动后,易导致血栓脱落,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相应部位的脑部供血,导致脑卒中。
就这样,高血压—心房颤动—脑卒中构成了一条重要的却易被忽视的事件链。因此,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压,并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发生。
医生提醒,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它可以不知不觉中破坏人体的动脉、心脏、肾脏、脑等重要器官和结构。针对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随访和测量血压,尤其注意清晨血压的管理,积极治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并举),减缓靶器官损害,预防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往期推荐
吃小龙虾吃成“瘸子”!这3类人最好别吃
同学们,下一站——医院
医生在患者血管里剥下了厚厚的“板油”?
健康让生活更美好
BetterHealth,BetterLife
长按